尽管泉州气候的变化比北方要晚得多,天气还是逐渐在转凉,海商的船舶陆续到来,市舶司愈加忙碌。
抽解份额的增加其实很有限,对于海商来说还可以接受。但事情却不是表面这么简单,当这些海商心情忐忑的完成整个交易,除了对付款有些拖沓有些不满之外,他们赫然发现,与往年相比,到手的利润竟然丝毫没有减少,甚至还超过了去年,这实在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情。
尤其是中小海商,苏晓无疑是他们最应该感激的存在,因为苏晓恢复了随舶海商的优惠制度。
自市舶司兴盛以来,为了保护海商利益,防止官吏对海商盘剥过于酷烈,南宋政府施行了各种措施预防官吏从中作弊。尽管这些措施有时候实施的并不到位,甚至有时反而起到反作用,但政府一直在努力,这一点谁都要承认。
按朝廷规定,海舶商户的抽解、博买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为了保护中小海商,朝廷规定随船海商与驻舶海商在抽解与博买的环节都有优惠,而在开禧年史弥远专权后,这种政策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除了吏治原因,这与连年的战争和大宋经济的衰退都不无关系,国家需要钱,各种赋税不断增加,而官吏更是上下其手从中渔利...市舶司的制度形同虚设,豪强、权贵凌驾于国家律法之上。于是,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两浙路市舶提举司被取消,剩余的广南路与福建路两路市舶司成为了权贵的附庸......
潘文卿是越来越佩服苏晓了,尽管这个苏晓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可就是苏晓实实在在的为朝廷在做事,这样的官员并不多见。
“提举,再解二十万两,相公与官家应该满意了,往年,这个时间段可从未有过如此多的赋税解往临安!”
“子冉兄认为,这是何原因?”
这是苏晓第一次称呼潘文卿的字号,还称了一声兄,让他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还不是压榨了前任提举市舶韩文晦,加上从蒲寿庚身上得到的利益,这两项无疑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潘文卿承认苏晓很善于理财,也很会用人,那些带过来的手下人给他帮了大忙;而适当拖延博买环节的付款时间,无疑让市舶司的资金运转更为顺畅,这个举措证明了苏晓的精明之处,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情,还让人无话可说;加上抽解份额增加,控制市舶务的贪墨,这都是进项。
利用市舶司的资金,苏晓重新让都作院运转起来,购买战船、衣甲、武器装备、还要承担一千多名效用的高额薪水,加上市舶司官吏的薪水,还有水军、各处厢军也要养,开销巨大,自己还捞的盆满钵满...这真的不容易。
潘文卿自然不会一一去列举这些明里暗里的事情,既然苏晓给自己面子,他一脸谦虚的表情:“还望提举明示!”
“市舶提举司的抽解份额看似增加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在海商身上过度盘剥,那些海商对我们提举市舶司今年的作为不是很满意吗。”
苏晓说的是事情,潘文卿知道苏晓在博买环节实际上已经把利润空间重新还给了那些海商,这也让海商们对市舶司感恩戴德。纵放之间,苏晓已经得到海商们的信任,想来,明年这些海商的积极性会非常高,这是一个很好地开端。
财税收入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抽解份额增加了,苏晓在博买环节把利益还了回去,这是一个平衡,但海商们却为什么增加了利益?
“这是法治与人制的问题。”苏晓平静的看着潘文卿:“子冉兄难道不明白,这其中胥吏的环节有多少空间可以发掘,其实...我只是依法砍掉了两个人的脑袋而已!”
这还是事实,整个市舶司机构的胥吏是一个吞钱机器,现在被苏晓牢牢控制,不然没办法解释这多出来的利益,潘文卿一时无言。
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是一颗贪婪而强悍的心!
处理两名偷偷给海商行方便从中渔利的小吏,潘文卿在现场,说起来,那点小事罪不至死,但苏晓就这样干了,干脆的杀鸡儆猴,狠狠地威慑了一下市舶司的各级官吏。苏晓这个读书人和大宋的普通读书人显然很不同,这无疑是一个很特殊的提举市舶,就如同他背后的靠山宰执贾似道...潘文卿作为贾似道的幕客,他对贾似道太了解了,前期的贾似道还真是和苏晓非常相像。睿智充满掌控感,现在的贾似道依旧强势,可惜...潘文卿心里非常清楚,贾似道的权势是建立在抵抗蒙古人的基础之上。
大宋是蒙古人的对手吗?
潘文卿不敢说自己对时局有什么掌控,但他看的很清楚,大宋最终将不是蒙古人的对手。这和生存状态有关,也和朝廷的制度有关,蒙古人的残暴决定了它的破坏性,而在体制方面,掠夺性无疑是蒙古人战斗力的根源,宋人没有那样的动力。野蛮而残暴的蒙古人无疑在战争方面占据了很大优势,事实上,面的这些蛮族,大宋一直都是采取的是守势,除了开国初期仅有的那一丝丝闪光点。
现在,大宋禁不起一败,贾似道也禁不起一败,这就是潘文卿的认知。蒙古人已经绕道大理实行包抄战术,但三大防线的两淮与襄樊防线基本上还算稳固。可如今,蜀中大将刘整的叛宋投敌带来了很严重的后果,这不仅仅是失地的问题,而是战争的士气与民心问题,蜀中的问题无疑已经给大宋和贾似道敲响了警钟,大宋还能坚持多久?贾似道还能坚持多久?
也许...这个心中有着强悍心脏,行事果敢聪敏的苏晓更适合于去前线指挥作战对抗蒙古人,只是可惜,苏晓太年轻,他的资历远远不够......
苏晓很忙碌。
除了市舶司的公务,苏晓还要紧盯着效用们的训练,也要关心作坊的运转情况。加上要关心一下小虎头的教育,竟然有了忙得不可开交的迹象,也算是苏晓来泉州后最充实的日子。
虎头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需要在上面充填自己需要的内容。一张白纸便于作画,为了不让这张白纸被别人破坏,苏晓很用心,除了监督市舶司的工作,他禁止虎头向那些夫子教授出来的文吏学习他们认为很先进的知识,但苏晓终归是时间有限,于是整天在家收拾宅院,等待伺候苏晓的公孙姵成了小虎头的另一个老师。
一个目不识丁的孩子教起来很简单,识字,学习术数,也就仅此而已。好在虎头聪明伶俐,学的很快,让人满意。
PS;有一种想哭的欲望,稻草人书友的支持让我羞愧,一本跟着一本书的在追,让我这个扑街情何以堪!那么,就这样好好写下去,哪怕再惨淡,再没有读者追书,即使不上架,为了稻草人书友,我也会好好完本,只为了自己的坚持,更为了稻草人书友与支持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