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完本 > 科幻灵异 > 重生之全能网红 > 第393章 新环境

第393章 新环境(1 / 1)

正应了那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俗语。

如果跟钟任同一批参加工作的同事们,大伙在同一个单位里混了将近十个年头,仍然是大伙都一块儿当“小兵”,那就皆大欢喜,不!是大伙都“安于现状”得了。

偏偏“现实”却并不如此。本该大伙一块儿熬日子的,这里面却有同事“升迁”了——这里面的落差,是个人都心理不舒服。

说好了一起“扑成狗”(“扑街的扑”),你却偷偷的成了神……同事们的升迁,给予“钟任”的感觉就是如此。

正因为有着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就算没有那些“上级们”集体认定钟任“太傲气”,估计钟任也是不可能在这县里的单位一直“蹉跎岁月”的。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可供他浪费挥霍的呢?!

钟任想走了,想离开工作了十年的小县城。他本尊厉害的是“文字功夫”,这个是许多同事比不上的。

因此,钟任想要“改换跑道”的话,他有几处单位可供选择。比如,电视台,报社,或者出版社……这些都是跟文字工作有关连的职业。

如果去出版社,有利于“钟任”出版“大部头”的专着。如果去的报社,则可以隔三岔五发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如果去电视台,也可以做一些录制节目的后期字幕处理,或者直接拟写播音员的新闻稿。这些都是需要有这方面专长的人材的。

如果让钟任自己来挑选,他最倾向于报社。毕竟去电视台的话,他擅长的文字工作,都得转化到“幕后”。在电视镜头前,都是些“能言善辩”、口才得力者的舞台。

钟任口才不是太好,普通话就更差劲了。在镜头前说一口“含水的普通话”,他自己都觉得跌份。

本来嘛,他有一位老师,就混到了“广电.厅的负责人”的高位,如果他要去电视台,老师就是他最直接的靠山。或者做些文字工作,或者嫌麻烦,老师也可以安排他担当“办公.室的主.任”,这个职位单单是负责整个单位的“后勤”之类。但钟任又喜欢“舞文弄墨”惯了的,不太想让一些“应酬”事务,占据他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至于到“出版社”呢?

到出版社当编辑的话,钟任以后有“大部头”要出版之时,“近水楼台先得月”,就相当便利了。

但钟任却是写过理论长稿的,深知这里面的艰辛。他不是一心扑到“研究”之上,估计自己肚子里也没有那么多的“墨水”。

钟任不敢保证,自己5年内能不能如愿的出版一部专着哩!

去出版社,诚非他所愿。

他最希望进去的单位,还是报社,尤其是本地最大的那家报社。当年还是通过行.政的指令来“动员”各地订阅报纸的,因此那家报社发表的枯燥无味的各种上级的“行踪动态”,仍然可以拥有高达数十万的报纸发行量。

钟任想进那样一个大报,一方面他可以继续写写文章,发发稿件,既快见到成果,还有“稿费”收入。

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有工资有资金有稿费,也算是收入不菲。甚至想得更长远的,报纸里面可以发“优秀人物的消息报道”,这也是跟许多优秀人物创建良好关系的“捷径”……难怪钟任比较的倾心于报社的工作。

还有最重要一点,那上级的大报社,说是“事业单位”,里面却仍然有着各种级别之分。说是“行.政.单位”,却又完全是一个“公司化”的经营和运转。

像这样的大单位,钟任在基层时已经混上了的“科级”,到了新单位后就可以一直保留。还可以在此基础之上,继续提拔他……这让钟任有种感觉:之前他在基层中打混了那么多年,并不算全浪费了。

如此就好!

一开始从县里的单位“跳槽”到首.府的大报社,钟任还是得益于他那位老师的帮忙。

当然,当时报社也正在积极的引进人才,像钟任这种既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又在地方基层拥有十年工作经验,还有一大堆拿得出手的“着作文章”的……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钟任都完全符合条件。

更何况,有了他的老师的鼎力举荐,大报社的高层就更看好钟任了。

并不困难的,就把“钟任”要到了大报社去工作了。

钟任去到大报社工作,一开始也仅是普通的编辑。或者说,比普通编辑稍强一些,那就是他成为了已经落实了“正科”级别的编辑。

那样一个大报社,大大小小分十几个“部门”,比如,每周出两期“理论版本”,负责理论方面稿件的,称之为“理论部”。这理论部的负责.人就叫“部.主.任”,那便是“正.处.级别”了。副职那就是“副.处.级别”。

而专门负责处理下边各地“宣传”部门的“通讯员”来稿及联络的,则称之为“通联.部”。

专门处理“文艺类”的稿件的,称之为“文艺.部”。

总之大大小小的部门十几个。

钟任一开始去的是大报社的“理论.部”。

钟任之前发表的文章有很大的比重都是“理论”方面的。因此,首先安排他到“理论版面”去当专职的编辑,也算是“人尽其才”嘛。

说是一个“理论.部”,除了正副的两位负责人外,只有两名普通编辑。钟任到来之后,因为他是落实了“正科”级别的,另外那名普通编辑没有,因此他就顺理成章成为了这个部门的第3号人物了。

这种情况下,该部的正副两位已经到到退休年龄了,一旦要提拔,肯定是钟任能迅速的上位。

大报社的社长其实挺看重钟任,把他放到那样一个“负责人”快到年纪到“点”,换人机会最大的部门,就是有“考.查”钟任的意味在里面。

如果他做得好,令社长感到满意,提拔他当个“部门”的副职,也是可以考虑的。如果工作不出色,甚至是干得糟糕,那就算看在“广电”的老领.导面子上,不让他那“弟子门生”坐冷板凳,也不必安排更重要的位置给他了。

钟任算是经受住了社长的考核。短短的两年多不到三年时间,社长就替他申报下来了“副.处”的级别。公示顺利完成后,钟任就非常光荣的成为了“理论.部”的“副职”了。

当时该部的“正副职”都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了。

钟任如愿的担当了该部的“副职”。而正职,则从“文艺.部”的一位“副职”中提拔了一人,调到“理论.部”当正职。

虽然一个部门才几个人,但钟任好歹把这个“级别”又提升了一级了。

另外,当普通的编辑,一般只有自己写的稿子,容易刊登出来。当了“部门”的“副职”以后,一周起码有一版的“理论版”可以让他来负责文章的“审定”。

自此,才称得上真正的“大.权.在握”。

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似乎这样的一点小小的“权.力”,压根就不值一提吧?!

那是不懂那个时代,大报社所具备的“影响力”。

在那个年代,许多媒体平台都还没有兴起。报纸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因为它的“发行量”大嘛。

这只要看当年大报社的“广告收入”,竟然比电视台和电台加起来的“广告收入”,还要来得多——就可以看出当年“报纸”的影响力了。

后世随着手机的普通,年轻一代习惯了“移动阅读”之类新媒体了,报纸作为传统的“媒体”,受到的冲击才是最为巨大的。报纸“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锐减”,关注度断崖似的下跌……但报社以前累积有“底蕴”(说白了就是还有钱),也尝试着创建了一个“综合的新闻网”,企图在“新媒体”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那都是“后话”了。

当年“大报社”的影响力超强,尤其是下边的各级单位,都非常给面子。因为知道上边的大领.导们都有看报习惯,特别关注这大报社出版的“日报”。

如果可以在这大报纸上刊登自己的“工作消息”,能在“上峰”眼里留下好印象。

如果能在大报纸.刊发自己的理论文章,也能在“上峰”们的眼里,留下理论水平极高的评价。

那就不得了了。如果“上峰”中哪一位特别赏识你的文章文笔,以及理论水平,那这等于“铺设”了一条升迁的“捷径”。

正因为有着上述的“深层次”的考量,那个年代,不知道多少人“削尖了脑袋”,一味想着能在大报社“日报”的“理论版面”,发表一些文章,好吸引别人的“眼球”。

更准确来说,普通读者看不看你的这些文章,创作者也懒得过问,只要“上峰”关注到了,并且认可了你的“理论水平”,那就算是最大收获。一切ok了。

钟任就在那个看似“不起眼”的位置,勤奋无比——既勤快的自己写稿赚取可观的“稿费”收入。还勤快的替一些底下的大大小小的“一把手”、“二把手”刊登理论文章。

如此一来,钟任送出去的“人情”颇多,广结善缘,他的“人脉”也随之日渐“丰沛”起来。

比方说吧,下边一个县里的王姓“二把手”,为了发表一篇理论文章,就曾亲自携稿,驱车前往报社,找钟任帮“刊发”文章。

一开始那个“王姓二把手”,也不认识钟任。还是听朋友谈及,大报社“理论.部”两位负责人中,数“钟任”为人随和,容易打交道。想发理论文章,找他比找“正职”要合适。

钟任确实好说话,当时“王姓二把手”购买了一条好烟,想要送钟任的。

但钟任以“自己不吸烟”为由,婉谢了对方的“馈赠”。还叫对方拿回去吧,保证会替他发那理论文章的。

那个王姓“二把手”也是个实诚人。当“二把手”的资源本来就少,想“报销”一条好烟,都不容易成功。因此当时想送钟任那条烟,都是这位王姓“二把手”自掏腰包购买的。

钟任婉拒的事儿,令那位“二把手”深受触动。

“二把手”后来也是老老实实把好烟带回去了。就连自己都舍不得吸那么贵的玩意儿,看样子钟任是真的不会要那点小便宜了,“王姓二把手”就把烟带走的。

不久,“二把手”亲自去送稿的那理论文章,就在大报社的报纸刊登出来了。

如此不要对方“破费”的态度,令钟任“广结”到极多的“善缘”。

那个“王姓二把手”,后来也是撞了大运气吧。居然一路上在“仕.途”方面“突飞猛进”的。

一直从县里的“副.处”级别,混到了正职,然后是“副.厅”,然后又是“正职”……。

这样一个典型的“发迹”的案例,不胜枚举。

而王姓“二把手”,也甚是念旧情之人。以后自己在“仕.途”上风光无限了,有机会到大报社去探望旧友时,他只在大报社内看重2位老朋友。

一位是曾经做到过“副社长”的老人家。一位就是那王姓视为“毕生好友”的钟任了。

这样子“广结善缘”,钟任的“人脉”那真是迅速的累积起来了。

而且他的“人脉”,还都是些有权.柄的基层人物。

等到那些基层人物彻底成长起来之后,属于钟任的“人脉”,就显得颇为强大了!

就算钟任今后的人生道路,并未再“规划”仕.途作为一个“选项”了(之前在基层的十年经历,让他对这样一个“职业”厌烦透了,不愿再涉足)。但不论继不继续在“仕.途”上发展下去,能最大限度的建立起自己的“人脉”,那都是很有用的。

这种能称之为“无形资产”的“人脉关系”,非常之有用。只要看明白一点,它不是轻易的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就知道“人脉”这无形资产,宝贵得很。

老实说吧,能不掏自己的个人财富,就把属于自己的“人脉”给建立起来,这种好事并不是那么好享受到的。

钟任能有这种“工作便利”,开拓“人脉”资产,何乐而不为呢?

最新小说: [网王]春暖花开 迷失次元 枭雄从流氓大亨崛起 我可能救了个假世界 僵约:天师僵神 火影之凌天剑道 网游之重生剑神 柯南之幕后大反派 全职法师之十二卫守护 她偏要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