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完本 > 历史军事 > 铁汉子 > 336 【催生迫击炮】

336 【催生迫击炮】(1 / 1)

一件在这个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发明出来时就如初生婴儿一般,需要不断的积累技术并加以修改、完善,才能使之在各方面发展成熟。

发明出来就臻于完善,不可能!

天津机器局炮厂试制的60口径迫击炮便是如此。王朴兰、高东篱和杨玉璞等人拿出来迫击炮,充其量算作“设计原理验证型号”粗粗一眼看上去,加压热拉的低碳素钢身管和钢板轧制的座钣、座钣上固定炮身末端的座钣销,还有依靠螺纹杆调节高低机、方向机的两脚炮架,对比杨格手绘的60迫击炮图样似乎是像模像样了。其实,这炮无法达到杨格要求的技战术性能。

在杨格的记忆里,迫击炮是在1904年日俄战争的旅顺口要塞保卫战中,由一位俄国海军工程师发明出来的,在要塞保卫战中取得了一些战果,战后便受到各国的注意和发展。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协约国和同盟**队普遍在步兵中装备迫击炮,特别是在1915年战争形式转变为堑壕战之后,迫击炮、榴弹炮等曲射炮火大行其道。但是,受到当时的技术条件和不成熟的战术使用思想限制,迫击炮的射速在二战前才达到每分钟30发左右,迫击炮班组的单独作战要到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才实现。

成熟的迫击炮和眼前这门“设计原理验证型号”的迫击炮有何差距?

两个,其一,缺乏后座缓冲机构保障高射速和相对的高精度;其二,没有配套的轻便光学瞄准器材实现观瞄一体化,简化迫击炮战斗指挥,赋予炮班**作战的能力。

迫击炮的高射速是由其独特的发射方式赋予的,但是迫击炮在发射时不是没有后座力,后座力作用于座钣和看起来相当孱弱的两脚炮架,会造成座钣、炮架的位移。滑膛炮,曲射的滑膛炮原本就精度不足,加上频频发射产生的频频位移,势必造成炮弹击发后尚在炮膛中而炮膛指向和仰角已经发生改变的现象,造成连续射击时炮弹落点也发生无规律的位移,连正常的射弹散布都无法保障,又如何为迫击炮测定射表,设定基本表尺?

如果用笨重的炮架取代座钣和两脚架,死死地固定住炮身,倒是能够取得高射速下的合理射弹散布,只是迫击炮的重量势必大大增加。

别说杨格有一点点失望,就连王朴兰等人对这门炮试射后的性能也有些失望。不过,能够验证出迫击炮的发射原理、创造性的达到近乎80°的高射击仰角实施射击、成功的制成水泡式的水平参考调整器,也是三大收获。

除了迫击炮本身之外,问题还集中在配用的炮弹上。

固定式尾翼与弹体结合采用旋接式,如果考虑弹体破片效能就需以生铁模铸并预制碎片刻纹,生铁的弹体与钢片一般的尾翼通过螺纹旋接。在硬而脆的生铁材料上旋刻螺纹,成功率“高”达30%,还有70%是废品。如果尾翼采用生铁材料并与弹体一体模铸,那炮弹的重量就会大大增加,弹体尾部的碎片效率大大降低,炮弹本身的前后配重和气动性能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出现空中径向翻滚、弹尾着地的现象。

炮弹的问题不是一个,还有更多!

炮弹的保险和底火问题,采用滚珠式的惯性解锁机构过于复杂,在材料和工艺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的目前,几乎无法实现。采用勤务保险帽固定法的惯性钢销保险,对弹体的落地姿态要求较高,也就是要考虑空气动力外形和炮弹的合理重量和前后配重比。“验证炮”打了三十多发钢销保险炮弹,落在土地上、河滩卵石地上都能激发引信成功引爆炮弹,落在沙地、浮土和水面上,却多数未能激发。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加大炮弹长径比,也就是加重炮弹,使之落地(水)时有更大的反作用力切断保险钢销,激发底火。问题是加重到2.8公斤后的长炮弹在当前的发射药技术水平基础上,最大射程只得500多米,而炮班携带炮弹数量减少近一半,实战效能势必受限。

机器局炮房后面的靶场凉棚内,杨格托着腮帮子盯着身管长670mm的“验证炮”发呆。

王朴兰、高东篱和杨玉璞则是心怀惴惴,面面相觑,在旁如坐针毡。一门全新形式的火炮,图纸和参数要求都是参总提供的,三人只是照做都只能做成这副不上不下的模样,又怎不羞愧?

二十一世纪发展到近乎完美的迫击炮不可能在十九世纪末年出现!杨某人啊,你的要求太高了!现在不是追求迫击炮最大化作战效能的时候,而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人家三位技师带领的开发小组能够按照你粗劣不堪的图纸搞出炮来,就已经是大大的功劳了。

后座缓冲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是后座长弹簧和反冲短弹簧的材料能否合格的问题。以西门子的电阻焊技术,在座钣和脚架焊接驻锄,进一步稳定炮身发射时的姿态。再等三硝基甲苯量产后,以萘为钝化剂混合为炮弹装药,那么,引信机构略一动作就能击发底火引爆装药。

三个方面的改进工作一旦完成,这门炮就基本达成“较强”作战能力了,还能指望更多吗?不能!

单炮作战不行,就在连设迫击炮排,通常情况下由三门60迫击炮遂行面积覆盖炮击作战,抵消射弹散布太大的问题。

“诸位。”话刚出口,杨格就觉得如此称呼不太能表达出自己对三位技师的尊重之情,乃改口道:“王先生、高先生、杨先生,这炮不错,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看,这门炮再略作改进,完成可以达成实战需要。”

王朴兰仨人几乎齐声说道:“改,改,大人,您说怎么改咱们就怎么改!”

杨格摆摆手,微笑道:“三位先生莫急,这是需要一个工业体系来解决的问题,目前60迫的技战术性能已经不错了,你们为之付出的努力,杨格心里明白。改进是必要的,改进工作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你们看,身管后坐时带动缓冲杆一同后坐,缓冲杆在后坐径向末端增加缓冲弹簧,前端又有反冲力缓冲弹簧,以减少炮架承受的后坐压力。现在是簧力不够的材料问题,绝非原理和设计、试制方面的问题。我会知会钢铁厂与你们密切配合,力争在短期内提供合格的弹簧。”

三人舒了一口气,身居高位的杨格如此肯定三人的付出,又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足矣!

“第二,西门子公司有电阻焊技术,我们购买他们的电阻焊器材,在座钣、脚架上焊接尖锐的驻锄,稳定炮身射击姿态。第三,设法解决弹尾和弹体的连接问题,废品率太高,势必增加成本,军队今后要大量装备迫击炮的话就多了一些难度。我倒是想起一个办法,能否在生铁还处于炽热状态时就设法旋制接口处的螺纹?”

高东篱受到启发——生铁回火,刚(脆)度会减弱,韧度有所增加,便于旋制螺纹,减少加工时出现的断裂废品率。一拍大腿道:“有办法了!弹体尾端回火就是了嘛!”

杨格投之以赞赏的笑脸,又说道:“第四个方面的改进就复杂了,怎么改,我心里也没数,只能把今后这炮怎么用,要达到什么样的战术效果告知各位,请各位在我们整个军工体系中设法解决了。”

三人默默点头,等待杨格说解迫击炮的战术应用。

“我军在前年的辽南之战中普遍采用了散兵线构工防御战术,还以此为基础发挥出连珠炮的威力,我们的敌人尝到了苦头,势必要引用此战术并加以发展。故而,让前线步兵拥有对掩〖体〗内、反斜面之敌实施有效炮击的能力,就是咱们开发迫击炮的初衷。前线步兵要求火炮重量轻,便于携带;又要求火炮弹道曲率大,还要求火炮的故障率必须极低,对发射阵地的要求也极低。炮弹爆炸威力和杀伤力,相当于60口径野战炮杀伤榴弹威力即可,短期内无需追求过大的杀伤力,增加炮弹重量,因此减少前线步兵的携弹量。总体来看,迫击炮的战术应用是以隐蔽的发射打击三大类目标,一,敌掩蔽工事内的连珠炮发射阵地或者小口径火炮发射阵地;二,敌次纵深阵地内的屯兵所、弹药所、炮兵前观所和前线指挥所;三,以多门火炮齐射实现面积覆盖的战法,或阻断纵深之敌向前沿增援,或为我军步兵发起冲击提供前地阶段性和小范围内的炮火、弹幕掩护。总而言之一句话,有了能够达成以上三种战术需要的迫击炮列装,我军的战术战法将因此产生极大的进步,能够击败任何敌人!”

“击败任何敌人”这话要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王朴兰等人绝对是嗤之以鼻,可从杨格嘴里说出来,那就是当真的了。当然,前提条件是要有合用的迫击炮,要因此引发战术、战法的改变。

为了能让新军弟兄们击败未来的敌人,哪怕拼命都要搞出完善的迫击炮来,何况干这事儿并真的需要机器局炮厂的技师们拼命呢!

其后,天津机器局炮厂秘密进行的迫击炮研制工作进展顺利,于1897年三月定型pp-97式60mm迫击炮,射击仰角45—80°,零——三号发射药射程50—880米,战斗全重22公斤,炮弹重1.36公斤,杀伤半径10.8米。四月,pp-97式列装军团司令部警卫团“山貂”连;六月,从关内的芦台移驻黑龙江墨尔根城的教导总队组建机炮大队,下辖两个机枪连和两个迫击炮连......

最新小说: 穿成美强惨的白莲师尊 国家安全 三国:开局救下何太后 宠妃重生后更能作了 三国:猛将横行 星际童话 疼你入骨 漫天风飘絮 [综英美]小丑竟是我自己 柯南之我懂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