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镜记得,前世06年左右,一只明朝的釉裹红玉壶春瓶在香港以7852万港元的高价拍卖售出,创造了明朝瓷器的最高价,它是洪武年间罕见的明釉裹红瓷器,永乐青花的价值,与洪武明釉裹红孰高孰低不能完全定论,但这只有缺口的修复后的永乐青花玉壶春瓶,肯定她今天将要修复的所有瓷器中,价值最大的。
修复的瓷器,价格不一定会比完整无缺的瓷器低,修复的手法很重要,卖家的宣传炒作也很重要,拍卖行会让古玩价格虚高,大部分私下交易的古玩才最能代表真实的市场价。
修复瓷器,不是造假。
不能像修复油画一样,将剥落的颜料色块重新填上,有一块假瓷片镶嵌在其中,整个修复瓷的价值都要大打折扣。
缺陷也是一种美,宝镜能打磨其他碎瓷片,使眼前的永乐青花玉壶春瓶看起来完美无缺,可那样就成了造假,而非修复。
“也就做到这样了。”
用太阴镜做出的分类,就算是指甲盖大小的碎瓷片也无法被挑漏,这只玉壶春瓶不管是毕女士得到前还是运来的途中丢失了那么一小块,宝镜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不完美”。
她顾不得感概更多,很快将心思转移到了其他碎瓷上。
随着宝镜手里的动作不断加快重复,造型各异的瓶器,碗碟,等等瓷器由碎瓷片重新被塑形,在她手下焕发出第二次生命。
永乐青花玉壶春瓶,竟已是碎瓷片保留最完整的作品。
有的香炉缺足少腿儿,有的彩釉大碗只有碗身没有碗底,各有的缺失和遗憾,让宝镜更为可惜的是,96份碎瓷片只有少许是民国仿品,大部分都是明清两代的真品。
如果碎瓷完整,她能一次性修复完全80余件真品,这也是宝镜入行以来修复规模最大,整体价值最高的一次。
可惜,可惜!
修复到了最后,她已经进入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眼里只有瓷。
青花、珐琅彩、釉里红、景泰蓝……它们美得惊心动魄,让人不由自主沉迷。
当最后一件瓷器在宝镜完成修复时,已是第二日凌晨。
修复到了最后,比试的意味仿佛不经意淡去,宝镜由带着压力竞赛,变成享受这个过程。
满院子,高低错落,完整程度不一的瓷器们,如果能表达自己的心声,肯定会向宝镜致谢。历经宝镜的双手复苏第二次生命,除了烧窑人,除了制瓷工匠,除了曾经的接触收藏过瓷器们的主人,宝镜倾注了心血修复,这些修复瓷上,从此会多了一种新的气息。
“啪啪!”
院子门口,是毕女士忍不住鼓掌。
宝镜从沉思和欣赏的状态苏醒,才感觉到涌上心头的疲惫。
“师傅,您什么时候到的我都不知道。”
门口围观的,不仅仅是祁震山和毕女士,还有祁易水。
祁易水望着满院子的修复瓷,心中震撼无比,面上却不动声色。
不仅是宝镜完成了任务,穆清远的古油画也可以验收了。这次,毕女士却没有马上宣布比试结果,她验收了两方的成果后,提出一个新建议。
“你们的成就以及超出了各自的年龄,我准备办一场公开的展览,谁胜谁负,不如交给公众来评判?”
办公开展览?
宝镜没意见,她现在只想回到酒店,一觉睡个三天三夜,好好补充下精力。
穆清远呢,看着满院子的修复瓷,再一次被宝镜的实力所震撼。
怎么可能完成呢?短短一天一夜,九十多件瓷器修复,真的没有一件错漏?穆清远很不愿意相信结果,可当真祁易水的面,他又不能真的开口质疑。
祁震山离开前,望着祁易水欲言又止。
他想问一问,你说自己快要死了,到底是真是假?
祁震山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以祁易水的道行,祁震山所谓人生阅历累积的经验,落在他眼中,粗浅的脚软懒得花心思去猜,一下子就能看透祁震山整个人。
被穆清远推着轮椅,祁易水笑了:“师兄,我昨天骗你呢。就是你死了,我还能活着给你上香烧纸钱呢。”
祁震山气得胡子都在抖,生死大事,岂能随口戏言?祁易水不仅骗他,还咒他早死,祁震山心情能高兴才有鬼。
“小镜儿,我们走。”
宝镜眼眶发青,乖乖跟在师傅身后离开。
换了平时,听说穆清远的师傅开口闭口“死不死”的,她肯定忍不住好奇心用太阴镜查看一翻,有的病症深伏在体内深处,没有发作前就算是华佗在世也不一定能一眼望穿。
病患没有请她看病,宝镜也不至于闲得没事干用太阴镜去窥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那不是行医,而是变态的行径。
穆清远同样疲惫不堪,可他还要将师傅祁易水送回住处。
孝顺徒弟做了应该做的事后,穆清远才返回穆家大宅。
穆家在羊城的中心区域,那同样是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老洋楼,整个穆家在羊城的主支都住在一起,包括穆清远的两个堂叔,还有穆清远的奶奶。
更叫知情人闲谈八卦的是,穆清远父亲的强硬手腕还用在了家庭内部,也不知他是如何说服了穆清远的母亲,穆清远的私生女妹妹穆艳,也光明正大住进了穆家洋楼。
一回到家,穆艳就围了上来。
“哥,比的如何了?”
穆艳就想从大哥口中听到肯定答案,一定将徐宝镜打得落花流水了吧?第一次比试打平,已让穆艳十分不满。
穆清远摇摇头,他现在真的很疲倦,哪里有精力给妹妹细讲比试的过程。
“小妹,我真的很累。”
穆艳低声惊呼,“那怎么办,我忘了告诉你,爸爸在书房里等你。”
不早不晚的,父亲应该是处理公务才正常吧?穆清远可以选择敷衍小妹,却不能拒绝父亲的见面要求。穆父是穆家绝对的掌控者,自从穆清远爷爷去世后,这个男人一力扛起了大厦将倾的穆家,虽让没让穆家发展的更上一层楼,却也没叫穆家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