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新禧,新年万福!”
“康老汉儿,你现在是享福了,阿霞这样出息了——还要将你接到城里去住啊?”
“哪里,哪里!就是叫我去工地上看大门的,好歹也有点事做!”
“客气了,你啊,小心了一辈子,什么都不肯占个先,我就看你是个有后福的,果然不错吧,现在孙女儿出息了,你也算是没白苦,这不就要进城去过好日子了?”
“哎!借你的吉言了,去不去还不一定那!”
村里的新年是热闹的,大年初一一大早,亲朋好友们都在绕圈子,孩子们在村里打着转的拜年,往年磕个头拿一把瓜子,今年都给的是糖——自从泉村女娘开始外出做工,村子里的日子显见的就好起来了,糖也舍得买了。
如今村里最时新的是米花糖:米花本也不算是个新东西,只是糖贵,往年城里有得卖,但没人拖着铁砣子走到村里来做。一般人进城也顾不上扛大米去换这个,但这几年就不同了,糖便宜了,路也修好了,货郎比以往更多了起来,到了年关底下,做米花的汉子,大概四十多岁,便开始各村来去。
在一个村里,至少要呆一天的,来爆米花的人络绎不绝,给钱的也有,给米的也有,悉听尊便。大多数人都爆了一大麻袋的米花——又怕放软了不好吃,回到家里,抱出麦芽糖的罐子来,又带着爆米花的袋子,去村口老钟家熬米花糖。这个麦芽糖也是在天气暖热的时候,就要筹划着发麦芽做出来的,比自己买要划算得多了,那些村妇外出做工时,写回来的信里,许多拼音都在安排这些事情:xia天快到了,你们要把麦芽tang安排做起来——这样冬天才有米花糖吃。
老钟家里,家伙事要比别人多些,有个专门贴光饼的炉子,一年中总有几个月是不断火的,村民们外出卖货打工,都喜欢上他家做饼子,提前一天去打了招呼,给钱给面,第二天去拿就是了。到了腊月里,他家的大铁锅几经擦洗,又派上用场了,这口锅很大,一般村里有喜事要开席,都来他家做饭。
这会儿,这口锅拿来熬米花糖是正好,麦芽糖放进锅里,小火化开,这时候要加一点水,不然容易糊锅,糖稀熬开以后,便倒入米花,关火翻拌,有些舍得的,还放花生、芝麻,这样搅和匀了,赶紧在圆匾上蒙一层油纸,盛进匾中,压实、切片,就是米花糖了。若是不用爆米花,也可以,大米油炸也可以,但大家都想着省油么,于是主流还是用大米花去加工。
还有别出心裁,拿玉米粒做爆米花的,一颗颗圆圆的,用麦芽糖浆翻裹起来,老钟也是促狭,便将它用油纸包着,捏成圆圆的小球,再戳一根小竹棍在里头,吃起来更加方便,于是玉米做的爆米花便立刻流行了起来(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