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完全亮,吴登科就跑来敲孙家的门,看他的样子好像一晚上都没睡好。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他想找孙钰借《春秋》看看。可是他又怕孙钰上值早,碰不上,所以才来打扰他人清梦。
在孙钰满心疑惑的将书房的一本《左传》交给吴登科后,只见眼前这人竟然在他全然不可置信的目光下细细的摩挲着书皮,眼中满是珍爱,就仿佛是在抚摸新婚妻子的肌肤一般。
这样的色授魂与,孙钰也曾有过。他早年家贫,每借到一本好书时都会这样。可是他却万万无法将这一切和眼前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联系在一起。
在确定吴登科没有得病之后,孙钰便赶忙着去上值了。从来到大兰山,他肯定是每天第一个到的,今天也不会例外。
孙钰走后没多久,陈文就起床了,今天还要继续讲古,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虽然昨天的结果看样子不是很理想,但是他相信,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成功。
见陈文出了屋门,吴登科立刻就跑了过来,张嘴就要陈文给他讲解他手中的那本《左传》。
到了这时,陈文却显得比孙钰更加镇定,毕竟昨天已经见过了吴登科的神情。他二话不说就把书放到了西屋的桌子上,然后拽着吴登科去北屋吃早点。
吃饭时,看着吴登科心不在焉,满脸猴急的样子,陈文竟突然有种场景错乱的感觉。
待吃过早饭,陈文便带着吴登科去西屋讲《左传》。
只不过,他只讲了一个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就以吃多嚼不烂的名义把吴登科推出了门。临别时还告诉他今天晚上的讲古继续,另外明天早晨再给他讲下一个故事之前,他得好好谈谈今天这个故事的感想。
送走了吴登科,陈文回到屋子里继续修改先前已经做好的演讲稿。
昨天晚上讲过的可以先不管,今天要从收复建康开始,岳飞的故事还很长,郾城之战和岳飞之死都是重头戏。
除此之外,陈文又修改了下结尾,希望能够比先前设置的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
废寝忘食的忙了一天,吃过了晚饭,陈文带着忐忑的心情向打谷场走去。早上听吴登科提及,昨天陈文走之后,大伙尽皆沉默不语的散了,也都没有说什么,这让他对昨天的演讲效果更加质疑了。
倒是今天,孙钰和孙铭兄弟也跟在陈文身后去听他讲古,这让他颇有些喜忧参半。
大概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缘故吧。
走在路上,村子里但凡看见陈文的人大多会对他指指点点,而其中的一些声音也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你看,那就是昨天晚上讲古的陈先生,听说他好有学问呢。”
看来还不错嘛。
“原来就是他昨天说洪承畴睡了鞑子皇太后的啊。”
妈蛋。
果然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刚过去一天,就好像地球人都知道了似的,这桃色新闻的传播能力也太强大了吧。
待陈文和孙家兄弟走到村口,只见打谷场里竟早已经有不少人在那里等候了,一眼望去,竟比昨天还要多。而且,无论是从村子里,或者是从别的方向,竟然还有人不断的往打谷场而去。
只是一点,无论已经到了的还是正在赶来的,手里都拎着一根木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史前古惑仔集会呢。
对此,陈文的心中也只剩下了哭笑不得,只希望他们不都是来听桃色新闻的。
似是看到了陈文的到来,吴登科立即越众而出,一路小跑的来到陈文和孙家兄弟跟前,行了一礼,然后大声说道:“陈兄,昨天大伙听了您讲古后,都觉得您博学多闻,绝非常人。这不,今天大伙又都来了,还叫上不少熟识的兄弟一起来听您讲古。”
陈文拱手回礼,他知道这里肯定有不少是吴登科的功劳,而且若不是他的话,昨天自己基本上也是冷场。
走在前往昨天那个石磨的路上,不断有人向陈文行礼,诉说着他们对陈文的仰慕。而陈文也一一回礼,唯恐失了礼数,让他人觉得自己傲慢无礼。
这是他在现代从来没有获得过的礼遇,也是来到这个是时代后一次获得如此的礼遇,而他相信,这亦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待陈文走到石磨前,吴登科示意众人将手中的木柴堆放在人群中央的位置,并预留了空地,准备在天黑之后点燃篝火。
见众人重新落定,陈文便不再等待,开始今天的讲古。虽然此时依旧有人赶来,但是出于时间安排的考量,也只能如此了。
只不过,不光今天新来的人要求陈文将故事重新讲起,就连昨天就已经来过的熟面孔也想再听一次。既然如此,陈文只得迎合众意,把岳飞的故事从头讲起。
所幸的是,每次有人出现疑问想要打断时,都会被附近已经听过的人制止,然后低声与其按照陈文的说法解释,所以讲述的飞快。而且,陈文也没有再去讲浑河之战的故事。
很快,陈文就将昨天讲过的故事又讲了一遍。接着,他便沿着黄天荡大捷继续讲下去。
“在韩世忠和金军相持于黄天荡的同时,岳飞已经开始率部进攻建康的金军。”
“建炎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岳飞在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告捷,史载,金兵横尸十五里。五月初,岳飞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扎营,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甚大。于是,完颜宗弼决定放弃建康,准备从建康城西北的靖安镇向北岸的宣化镇渡江。”
“见鞑子准备逃跑,岳飞立刻帅领骑兵三百、步兵二千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进据新城。接着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此役,岳家军仅斩杀真夷就超过三千,擒获二十多名军官。至此,建康得以收复。”
“绍兴二年,岳飞平定了作乱于道州、贺州的贼寇曹成。而这一战后,一个曹成的部将加入了岳家军,他的名字叫做杨再兴。”
“绍兴四年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提议北伐收复失地,其目标便是金人委任的傀儡,伪齐皇帝刘豫控制的襄阳六郡。对此大宋朝廷表示认可,但宋高宗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
“绍兴四年四月十九,岳家军自江州起兵北伐。五月初五,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第二日黎明时分,岳家军向郢州发起总攻。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见主将如此,士卒皆奋勇攀登云梯,攻上城墙。此战杀敌七千余人。”
“郢州收复后,岳飞决定兵分两路。由张宪领军攻随州,岳飞亲领大军直趋襄阳,与敌军主将李成决战。谁知那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无勇气据守,仓皇逃遁。五月十七,岳飞兵不血刃,凯歌入襄阳。五月十八日,牛皋与张宪合兵攻下随州,俘虏了五千敌军。”
“此役,年仅十六岁的岳云,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冲上城头,为收复襄阳重镇立下了大功。所以,演义中说岳云是用锤的,又是谬误。”
“哈哈。”经过了前半段的重新宣讲,新来的人在其他人的解释下,也渐渐的开始相信陈文的话了,即便陈文说出一些和他们先前听到的有所不同,也多是善意的笑笑。
“岳飞出师大捷,让鞑子委任的傀儡皇帝刘豫分外恐惧,于是那厮急忙抽调大军,并请来了大批真夷,号称三十万大军,准备夺回襄阳。可是,立刻就被岳家军击败。见不能如愿,敌军只得固守邓州,以遏制岳家军北上的势头。”
“七月十五日,王贵、张宪在离邓州三十余里的地方,与敌军数万人接战。岳飞又分遣王万、董先军兵突击,敌军大溃。俘金将领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马二百余匹,衣甲不计其数。只有敌将高仲带领残部逃入邓州,闭门坚守。”
“七月十七日,岳家军收复邓州,活捉了高仲,斩杀敌军无算,岳云再次率先登城。邓州收复后,岳飞随即派遣李道前往唐州,并于二十三日收复了唐州州城。与此同时,王贵和张宪在唐州以北三十里,再次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以掩护李道收复州城。同一天,信阳军也被攻克。”
“至此,岳家军成功收复襄阳六郡,而这也是岳飞第一次北伐中原。”
“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是靖康之后,偏安江南的大宋第一次大规模收复失地。收复襄阳六郡后,岳飞积极恢复生产,整顿防务。很快,这里就成为了大宋北部防线的防御和进攻重心。而这里一直到了一百多年后才被后来的蒙古鞑子攻陷,大宋也在那不久就亡国了。”
“建炎四年,也就是岳飞正在致力于收复建康的时候,洞庭湖匪钟相、杨幺裹挟饥民起兵反宋。大宋朝廷数次围剿,皆铩羽而归。到了绍兴五年二月,忍无可忍的大宋朝廷派出了岳飞统军五万进攻洞庭湖。”
“绍兴五年四月,岳飞抵达潭州,贼众闻听岳爷爷至,竞相投降。到了六月初二,杨幺麾下大将杨钦归降岳飞,杨幺部众大多解体,只剩下他和部将夏诚尚且据寨自守。眼见于此,岳飞遣降将杨钦为向导,大举进攻杨幺、夏诚。很快,杨幺被俘身死,夏诚也被击败。绵延数年的洞庭湖匪乱被岳飞在两个月之内彻底平定。”
“此战,岳飞收服两万七千余户,十万余人,得壮丁五六万人整编入军。与旧部共分为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等十二军,到了此时,岳家军军势大成。”
这时,见黄昏已去,陈文便招呼着吴登科等人点起篝火。
接着,他又继续讲述岳母去世、岳飞第二次北伐收复商州等地、第三次北伐成功守卫了襄阳等已经收复的土地和南宋朝廷内部主和派与主战派的矛盾以及岳飞第四次北伐中原中的杨再兴血战小商河、郾城大捷、颍昌大战等役。
直到陈文讲述到朱仙镇大捷后,岳家军包围开封,准备直捣黄龙之时,夜色已经深了,可是打谷场内众人的热情却也到达了顶点。
可是在这欢呼雀跃的场面下,陈文却知道,这个故事讲到了这里,英雄奋起逆转华夏命运的篇章已经结束,而属于英雄的史诗也即将落幕。
“正当这十年之功,几近大成之时,宋高宗竟然下令班师回朝。岳飞鉴于已然完胜的战局,上书争辩,可得到却是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
“等到,岳飞撤军后,本已经无力再战的金人再次袭来,重新侵占了岳飞此次北伐收复的失地。至此,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绍兴十一年,金人见无力灭宋,便重开议和。这时,那个战场上的失败者完颜宗弼给奸相秦桧置信说‘始杀岳,复议和’,于是,狗汉奸秦桧开始大力阴谋陷害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
“绍兴十一年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八月初九,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岳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
“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的命令,召他回临安府。”
“绍兴十一年十月十三,岳飞被投入大理寺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当时的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意也!’,于是改命其亲信万俟卨主审此案。”
“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初七,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和议虽已达成,但是岳飞依然没有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罪名,欲将岳飞置之死地。”
“届时,众多忠义之士不忍岳飞被陷害,上书为其伸冤。可是等待他们的却是罢官夺职和下狱处死。眼见于此,曾经被岳飞保护过的韩世忠也出来过问此事。”
“我记得史书上是这样写的: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是啊,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句话直到今天依旧正聋发聩。可是,宋高宗和秦桧这对昏君奸臣却打定了主意要置岳飞于死地,奴颜婢膝的换取鞑子所谓的宽容。”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宋高宗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这一天,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三十九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而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字作为绝趣÷阁”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几乎是用呐喊将这八个字吐出口之后,陈文却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他顿了一顿,长舒了口气,让自己胸中的愤懑之情得到了片刻的释放。
接着,陈文说道:“余少年开蒙,顽劣不堪,但是当先生讲解岳王的名篇《满江红》时,却是认真非常,至今犹记在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曾经有人问岳飞:‘何以致太平?’岳飞回答道:‘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而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史书中记载,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李孝娥就会去他们的家慰问,有战死的,会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孤儿。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
“岳家军军纪严明,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哪怕只是一根麻绳,也会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知道是岳家军来了,都愿意接纳,可是绝对没有士卒敢擅入。”
“岳飞善于以少击众。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商议确定然后作战,所以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即便突然遇到敌军袭击也毫不慌乱。就连深恨岳飞的完颜宗弼也评论岳家军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我想,大概正如说书先生口中的那样吧,岳飞乃是应劫而来,乃是为了力挽华夏之天倾而来,我们这些汉家儿郎应为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也正是这样的一位辉耀古今的千古完人,却最终残死在昏君奸臣的屠刀之下。”
“现在我们试想一下,若是没有那十二道金牌,岳家军势必直捣黄龙,收复燕云旧地,洗雪靖康之耻。若是没有那十二道金牌,无力继续作战的金人势必退回塞外,泯灭于蛮夷之中,而大宋也再不用缴纳岁币,为蛮夷臣属。若是没有那十二道金牌,凭借着山河之险,一百多年后,人才济济、科技发达的煌煌大宋也未必会亡于暴元!”
“可是这一切,却结束于那十二道金牌,结束于那莫须有的罪名,结束于那句始杀岳,复议和的无耻谰言。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今日看来,正乃是历史重演。”
“所幸,天日昭昭,宋高宗天阉无后,大好江山只得让与他人之子。”
“所幸,天日昭昭,秦桧之妻王氏善妒且不能生育,以致那奸贼只得过继他人之子为嗣。”
“所幸,天日昭昭,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飞沉冤得雪,数十年后,宋宁宗即位,追封鄂王。”
“从此之后,历朝历代,供奉不绝,血食不断。”
“自此,始可知,忠臣义士有上天垂怜,有生民眷顾;昏君佞臣为祖宗厌弃,为百姓唾骂。”
看着眼前已经呜咽成一片的众人,陈文再不想说什么了。
他仰望夜空,暗自祷告。
愿后世子孙再不忘记任何一位为了华夏文明的延续而奋战过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