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友,防盗比例是80%,72小时以后依然能看的!【拍胸脯!
李信受益颇多,便冥思苦想要为秦夫子送上礼物践行,只他挑了几根墨条,王管事在旁摇头说:“人家可是夫子,多的是墨条,要你送两根怀安土产的墨条?也不是专出墨的地方呀。要我说,请人来我们铺子吃顿饭,比啥都有情有义。”
李信仔细想想觉得主意很好,连忙从家中取了三两银子来,王管事看都不看一眼,李信囊中羞涩,可偏偏是死脑筋。
“你啊,真是把自己当外人。”
李信却郑重道:“王伯,姑娘与大家对我好,我已经感恩涕零,绝没有宴请夫子也要姑娘出钱的道理。”
黄伯也在一旁笑,这李信,半颗子儿都不想欠人家的。他将这事儿与李婆讲了,李婆点点头:“这李信啊,是个老实的。”
李婆又和唐小棠说了,唐小棠正睡躺椅上晒太阳呢,她半梦半醒里讲:“收了就收了呗,他要给我们为啥不收。”
李婆愣了愣,想着唐小棠平日对李信可不薄:“李信是我们自己人啊。”
唐小棠回想起那张如玉的俊脸,砸吧砸吧着嘴:“亲兄弟还明算账呢,这李信啊,穷讲究。”
三两银子是李信半个月的月银,这在竹南村各家里已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甚至穷苦些的人家,能吃上一年。
就说李木工年轻时候做一个月的木工,生意最好的时候也不过一个月一两银子。
拿钱办事,李信既然自个儿掏了钱出来,唐小棠没有和钱过不去的道理。但自己人自己人,唐小棠脑门一拍,这寒意料峭的,秦夫子又是蜀地的人,合该吃些热的了。
一听说唐小棠又要弄新菜了,最近吃胖了的绿枝忙不迭收拾行装,可这回唐小棠不要带绿枝,转头看向熟悉街市的李婆:“婆婆,这会儿你带我去吧,我要去买那些蜀地进过来的佐料。”
怀安县有蜀地的商人,就开在天香楼一条长街的后头,因香料实在刺鼻,生意不好,平日里还是被叫做卖姜的铺子。
历史记载辣椒得到明朝末年才得到传播种植,这会儿的大胤,衣着与吃食看着像在唐宋之间。唐小棠原还心中期待许多能在香料铺子里找到辣椒,可将整个脸熏红了也没找到。
但好在,一大水果筐红艳艳的花椒朝她笑呢。
花椒是什么,是四川火锅的灵魂,是水煮鱼的生命,是飘香肥牛的点睛之笔。
唐小棠馋得口水都滴下来了,她伸手摸了把花椒,一看都是已经去子去土的,连抬起头朝老板道:“买,这一筐都要了!”
蜀地老板一双牛眼一瞪不敢相信:“这一筐都要了?”
李婆也是好奇:“甜甜买这个做什么,可刺鼻了。”
“哎这位婶,花椒可不是刺鼻的,磨成粉可香了。”
唐小棠说:“那秦夫子可不是蜀地的人吗,蜀地专出些辣食。”李婆不大吃辣,这靠东边的人就吃不惯辣,现在听到唐小棠要做辣食,除了好奇外倒没有想吃的念头了。
“若要吃些辣的,你那梦里的神仙可有跟你说这个?”李婆指着隔壁一筐红红的,小番茄似的农作物,“这叫茱萸,平日里吃的蒸鱼若没味道,加些茱萸就能做辣鱼吃了。”
茱萸雅号“辟邪翁”,这还是李婆说的,唐小棠在现代吃的多是辣椒了,对茱萸的传说只来自于王维那首重阳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中学语文教材有诗文理解,农历九月九的时候,登高,赏菊,佩戴茱萸。
唐小棠着实没见过茱萸,她好奇地拿起一颗看,就是圆溜溜红彤彤,和小番茄没别的区别,
“我们这儿都不大吃辣,但来唐家之前,我和小姐还在江家的时候,就有贩子用茱萸腌制芥菜,糊了面做辣面饼吃。”
李婆也拿了一颗茱萸,瞧着瞧着,神色里也有几分惆怅。
“你的舅舅啊,去年还来了一通信,讲茶馆的日子好起来了,也没说怎么好。今年也没来信,你娘瞧着不想娘家了,但她外冷内热,心底指不定怎么想呢。”
李婆低头,唐小棠伸出两只热乎乎粉爪捏住了她的手,她心底暖洋洋的,“我们甜甜是个好孩子,不说江家了。”
今儿个蜀地老板接了大生意了,这一篓子的花椒、胡椒、茱萸——平日里无人问津的,现在竟都卖了。
“还要的话就找我啊。”
唐小棠当然还要啊,于是点头道:“老板你进些吧,进了我都要的。”
蜀地老板就朝唐小棠笑:“哟,你这个小姑娘倒是很有见识吗!”李婆一听这话,就把唐小棠往身后拉,就怕小孩子管不住嘴一下把神仙托梦给说出来了,这可了不得!
知道什么叫如获至宝吗?
唐小棠让黄伯将茱萸切成细条,细细一闻,顿时找到了干锅牛蛙的味道。
唐小棠立马反思了,原先她是多瞧不起那些蒸的煮的吃食啊,还嫌调料少。
看样子是见识局限了她的想象。
别以为古代不先进,就没什么对食欲的追求,要知道上下五千年多的是珍馐佳肴的菜谱,而这些菜谱才构成了中国食萃大国的形象。
李婆还说了,唐家虽富庶,但吃的用的绝对比不上燕京的富户,宫廷御厨会把豆芽做的和水晶一般,吃口爽脆,还有焖鸡焖鸭,看着普普通通,但能吃出海鲜的味道。
唐小棠听得向往不已,她原先只想着给秦夫子做个麻婆豆腐。
可今儿个得了茱萸,就很想为此试试手。
街上就又卖嫩豆腐的,李婆称了几块水嫩嫩的白豆腐,这时候的白豆腐啊热磨好的,不烧也能吃。唐小棠咬了一口,别提多嫩多清香了。
人说豆腐西施豆腐西施,一双白净的小手泡到水里捞出嫩豆腐,是得多赏心悦目啊。
可惜长街上的豆腐铺子,当家的是一位老大爷。
味道做的倒是很好。
李信这边,他请了秦夫子来棠铺子,秦夫子听元琛讲了,现在李信一边读书一边做铺子里的管事,他是不满意的。
秦夫子有自古读书人的怪脾气,那就是有点点清高。
觉得读书就得一门心思读,若歪门邪道还去做生意,得是多浪费爹娘的心血,多浪费时间啊。秦真意来唐家教书,一门心思是扑在苏元琛身上的,谁知冒出来个李信。
文章里见人品,苏元琛是稳当的,作文行云流水,李信则有些奇思异想,秦真意倒有几次为他的文章眼前一亮,但李信远远不及苏元琛的一点是底子打得不结实。
于是李信得了一篇文章,就得被秦真意骂上一通,这骂倒不是泼妇一般的喊街,是说他浅显的道理也不读通透、写文章好高骛远——更让人心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