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各位大臣看到明宗皇帝笑而不语,多年的察言观色让他们清楚的知道,皇上的心思和林夕的心思一样,所不同的是由林夕的口说出来而已。反应快的和紧跟着林夕脚步走的,立刻改变态度,积极响应林夕的看法,礼部尚书更是毛遂自荐,让自己担任写这篇檄文的差事。
这阵势就是再反应慢的也明白,现在风向变了,立刻纷纷上前请罪,并大肆赞颂林夕的远见卓识,并为自己的浅见而忏悔。
很快,局面变成三分之二的人支持结盟,另外三分之一,则是文祥、刘本、陈嘉成的人,至于文思他巴不得林夕离京,因为现在能担任大将军的人选也只有他,只要他一离京,后面的事情就好办。自然是支持林夕的看法。
明宗皇帝往下看了看,刑部、吏部、兵部、礼部、户部都支持结盟,前四个都和林夕有关,户部是文思掌握的,他支持林夕,户部自然也就跟着支持。文祥也看出皇上已经下了决心,并且找过林夕,他手上的扇子就是证明,也上前附和,支持林夕的看法。
没有了文祥的支持,刘本和陈嘉成也不得不附和。一时之间,结盟之事,转变成大势所趋。
明宗皇帝趁此机会,下诏书,任命林夕担任结盟谈判钦差大臣,全权负责结盟事宜。三国结盟的序幕,正式拉开……
永安九月一日,大汉王朝与汉国王朝就结盟一事,展开了会谈。首先担任使臣谈判的是兵部左侍郎曹成。前左右侍郎李士鲁、贾简在敖丙担任尚书时,被派到地方上任职务,后来的曹成、胡德都是又敖丙通过八王爷文思提拔上来的,是他的亲信。谈判地点设在宣德殿。
双方对立而坐,就结盟之事双方担任何种职责,展开了商榷。上官南不愧是宰相张锐得力的幕僚,口若悬河,针锋相对,在关于汉国防守职责上丝毫不退让,意欲让大汉承担更多的责任。曹成显然不是他的对手,几次败下阵来。
本来担当谈判使臣的是林夕,但他看来的只是一个汉国宰相的幕僚参谋,而自己身为大汉首辅军机大臣,身份不对等,便让兵部派出官员和他相谈,目的也只是探谈这汉国结盟的诚意到底有多少。
谈了半天,上官南看着对面的官员支支吾吾,丝毫做不了主,不由怒从心来,拍案喝道:“我汉国有如此诚意与贵国结盟,共抵心腹大敌。而贵国居然毫无诚意,谈判官员居然无法做主,所需商榷的条件也不提,这还谈什么谈!”
曹成是个四十多岁胖子,早些年跟着敖丙,算是资格比较老的一辈,加上又是敖丙的心腹就被提拔上来,为人也没有多少才干,属于想“算盘”一样的人,你拨一下他动一下,但为人还是比较可靠,值得信任的,其人生信条便是宁可不做事,也不要做错事。
他看汉国使臣发火了,忙让让那些太监们上茶,笑道:“贵使不要生气,你也知道这谈判事宜本是由我朝冷相爷主持。阁下想一想,我朝相爷毕竟是我朝最大的官,而贵使只不过是四品幕僚参谋,在这身份不对等的情况下,冷相爷只是让本官来看看贵国相爷所提的条件如何,至于今后怎么谈,我想还是让他们二位相爷再斟酌斟酌。
我想贵使也应该能理解,如果相爷和贵使谈谈就签下协议,到时候贵国反悔,我们大汉也无可奈何。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一席话不上官南噎住了,沉思片刻,忽然哈哈笑了起来,拱手道:“倒是本官疏忽了,那不知道冷相爷准备怎么谈?”
曹成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道:“这才是咱们要谈的内容。冷相爷对此早有交代,要想顺利结成三国同盟,必须让北魏的新皇帝是倾向于你我两方的人。如今在北魏投降派声音最高,而为首便是太子一派。因此冷相爷说了,如果张相爷能和他一道提名由镇南王继承北魏皇位,这三国同盟才有可能,否则顶多也就是两国同盟。
缺少北魏这个盟友,宁汉两国就被从中撕成两半,东西各部,无法形成有力的配合。到时候你们两国要面对的不止是伪宁一国,还要面对北魏,毕竟他们手头上还四十多万的精锐之军。”
上官男皱了皱眉头,沉思其中的要害,寻思道:的确,结盟最先看好的就是盟友关系,如果有一个亲宁汉的北魏在,那就不至于中途会反水,与宁汉两国都很有利,但这个人选是由大汉提出,将来亲汉必然甚于亲宁,战争结束后,他若来个两国同盟一同对付我国,这可就糟了。
此条件有利也有弊,上官南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道:“可以,但在新组成的北魏内阁中,任命担任北魏讨敌大将的人选,必须由我朝议定。这个条件不过分吧。”
“不,北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既然是盟友就必须同等对待。在结盟之前,必须先确定三国关系。
冷相爷提出三点要求:第一,签定条约后,三国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第二,在进攻路线中,可相互独立,但遇严峻形势时,可提名一人为三国共同大将军,统辖三军,其中自然有条件约束;第三;三国百姓须一视同仁,如遇因兵灾而流离百姓者,需无条件的接纳,行仁义之道。这三点要求是结盟的基础,希望贵使能多加考虑。”
上官南听完后,脸上露出了细汗,暗道:好厉害的三点要求,看起来是冠冕堂皇,其中却是阴险毒辣。
不干涉内政,大汉在立君之时就已经干涉北魏内政,把亲汉的北魏列入平等之位,就是想把我汉国排斥在外,到时候北魏就会成为大汉的囊中之物;军队路线独立,这看起来是不干涉他国行军战略,其实是在行自己独立路线,一旦真的打起来,到时候大汉坐山观虎斗,这结盟还有什么用;第三点看起来仁义之道,真打起来,难民最多的便是我汉国和北魏,大汉地处南边,又有峡谷关为依靠,凭借此关为依仗,接纳他国难民,那些难民在大汉得了好处后,便在心里会亲汉,如果大汉对北魏或我汉国动兵,这些百姓不见的会反抗。
三点要求,处处都是为了大汉朝,难怪来的时候相爷曾交代,林夕虽然支持结盟,但更会利用结盟为大汉争取更多的好处,此话现在看来果然不假。
杨公府。
“哈哈……现在该轮到汉国使臣头疼了。岳先生你这三点要求,还真是高啊,不但为大汉挣了很好的口碑,还让他们以后有口说不出。我真该向你学学啊。”林夕笑着调侃着岳真。
岳真捋着胡须,笑道:“呵呵,侯爷过谦了。我就是干这事的,这是我的职责嘛。”
林夕指着他,笑了笑。忽然想到明天正好是杨雪儿的生日,该送些什么礼物呢,倒有点伤脑筋,便询问岳真。
岳真立即摆摆手,道:“这我可不知道,你别问我。小寇子那个人鬼机灵呢,你不如问他好了。”说着拿着书本躺到椅子上看起来,林夕平时不怎么用书房,除非议事的时候,平时都让他享用了这里的书籍珍本。
林夕看他那假真经的样子,忽然在他耳边小声地说道:“我有一套后唐画家徐子陵的画,不知道岳先生有没有兴趣?”
一听徐子陵的画,岳真利马就来了精神,“此话当真。”
林夕给了他一个爱信不信的眼神。岳真知道林夕虽然不懂书画,可府里收藏的却相当的丰富,就连以前林相府上也远远比不上,笑着道:“侯爷,那画……”不好意思笑了笑。
这徐子陵的画那可是可遇不可求啊,就是王公贵族也难得有这么一副图,据说徐子陵死后,隔了几十年,他的画价值立刻飚升,当时后唐皇帝专门派人收集他的话,更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徐子陵的画变的更加弥足珍贵,常人很难看到一眼。
林夕笑道:“画不在我手上,可和在我手上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你得帮我这个忙?”
岳真心痒难搔,最后到底想看画的心占了上风,想了想在林夕的耳边说了几句,林夕惊喜的称赞高明。原来他想小寇子能想到的招数肯定没有什么讲究,读书人应该了解读书人喜欢什么,故逼着岳真出招。
“侯爷,这画该让我看看了吧。”岳真两眼放光道。
林夕笑着在桌子上写了几个字,那是乐灵的地址,道:“你去那里就说我让你来的,她们会让你看画的,想看多久就看多久。”说完大笑着出门而去。
次日一早,京城郊外的一个山谷里,这山谷之处,有一块悬崖峭壁,其下面可看到一片清一色的菜花。那是附近的老百姓为了多挣点钱、逃税而在荒谷里耕种的。
“林夕,你带我来着干什么啊?”
一大清早,林夕就带着杨雪儿上山,杨雪儿被他奇怪的举动搞蒙了,爬到山顶累的气喘吁吁。
山谷里竹林遍野,鸟语花香,比起在京城里生活更有一番滋味。山谷之见,赫然看到一间还很新的竹房子,周围养着鸡鸭,周围还有小狗在汪汪直叫唤。
“雪儿,你看到了吗,这是送给你的。”
杨雪儿看着此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进屋看了看,一幅农家生活之景,惊喜的含着泪花,看着林夕呜咽道:“你……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其实林夕哪知道,只不过岳真曾和杨雪儿的谈话中打听出来而已,知道她喜欢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