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完本 > 历史军事 > 丝路英烈 > 第22章 :晁错言边事

第22章 :晁错言边事(1 / 1)

第二十二章:晁错言边事

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匈奴抢劫边疆给汉王朝生存带来严重威胁。,最新章节访问:ШШШ.79xs.СоМ。

汉文帝刘恒先后经历了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等三代单于,汉文帝刘恒想尽了办法,但仍然不能阻止匈奴对边疆的抢劫。

对于匈奴,汉文帝刘恒开始是继承高祖、高后的和亲政策,屈辱和亲,每次给匈奴送去公主还包括大量金银财宝,希望借此讨好匈奴单于,希望单于看在和亲能得到大量财富的好处上,希望用财富买通匈奴,让匈奴遵守和亲条约。但和亲不久,匈奴得到财富不久,匈奴人又以各种理由到边疆抢劫。由此汉文帝刘恒认识到:和亲,给匈奴送财富,无异于是抱着柴草救火,柴草不烧尽,火是不会灭的;对于和亲,奉送财富去和亲,财富不送尽,匈奴人是不会终止抢劫的。

汉文帝刘恒后来准备用战争解决匈奴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因内政不稳定,使汉文帝刘恒无法专注于用战争解决匈奴问题。有一次汉文帝刘恒深入前线,奖励作战有功人员,意在乘胜追击,彻底歼灭匈奴。国内却传来济北王刘兴居反叛,汉文帝刘恒不得不撤兵回防,平息刘兴居反叛,之后又发生淮南王刘长反叛。由此使汉文帝刘恒完全丧失了用战争解决匈奴问题的主动权。

后来政权稳定后,汉文帝刘恒又全身心投入边疆平‘乱’这件事情。汉文帝刘恒身披戎装,亲自组织、检验军训,以此提高军队的作战素质。汉文帝刘恒还到驻京各部队巡视军营,检查军队管理与军队建设等具体事务。汉文帝刘恒有信心训练一支军事素质过硬,政治素质可靠,组织纪律严明的军队,以为有这样一支军队,就可以战胜匈奴、歼灭匈奴。但在具体作战过程中,往往找不到对手。当接到匈奴人抢劫边疆的信息后,当部队赶到边疆时,匈奴骑兵却逃得无影无踪。

之后,汉文帝刘恒企图用教化的方法,教育感化匈奴人。汉文帝刘恒为此,不断地给匈奴单于写信。通过写信,给匈奴人讲道理,教导匈奴单于做人要有基本道德,要守信用,要遵守和约,要有仁爱之心,要互相尊重,要彼此友爱。但匈奴人不吃这一套。你给他们讲再多的道理,他们没有兴趣。他们很现实。他们只看重财富,至于你指责他们抢劫别人的财富就是土匪,是会遭到报应的,他们不在乎这些。你骂他们是土匪,他们一点也不生气!你警告他们,抢劫别人的财富会遭到报应的,他们也不害怕!你只要送财富给他们,他们就心满意足!他们出来就是为抢劫财富,只要能抢到东西,就万事大吉!所以,汉文帝刘恒通过写信的方式,企图用仁义礼智信来教化他们,感染他们,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早在高帝时期,刘敬就对高帝说过,对于匈奴人,教化是不起作用的!汉文帝刘恒在对匈奴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又找来大知识分子晁错,希望晁错在抗击匈奴这个问题上提供好办法!

晁错对此早有思想准备,不久,晁错就给汉文帝刘恒上了一份奏折。陈述了他对匈奴的一些主张。晁错以秦朝为借鉴,以现实中的经验教训为依据,向汉文帝提出了移民戍边的主张。

晁错说:“:臣听说秦朝北攻胡、貉,在黄河上修筑工事,南攻杨、粤,安置了戍守士卒。他们发兵攻胡、粤的目的,并非保卫边地、救助死亡,而是贪图扩大,因此功业尚未建立,天下就大‘乱’起来。要是发兵而不知道所处的形势,‘交’战就会被人擒获,屯守就会让士卒老死在边地。胡、貉之地是‘阴’寒之处,草木生长出三寸,而冰冻厚达六尺,食‘肉’饮酪,人们肌‘肉’紧密,鸟兽长着细‘毛’,很能耐寒。杨、粤之地少‘阴’多阳,人们的肌‘肉’疏松,乌兽长着稀‘毛’,‘性’能耐暑热。秦朝的戍卒不能适应边地水土,戍守士卒死在边境,运输的士卒、民工跌死在路上。秦民上路,如赴刑场,因此政fǔ就强制征发,名曰“谪戍”。先征发有罪被贬官吏及上‘门’‘女’婿、小商贩,然后征发曾经入过商人户籍的,又往后是征发祖父母、父母曾经入过商人户籍的,最后征发居住在闾左的所有穷人。征发不顺利,上路服役的人深切怨恨,有背叛之心。凡是百姓在防守、攻战中宁死而不降敌,就是用计谋实现的。因此战胜固守就应有拜爵之赏赐,攻城掠地就要夺取战利品使士兵家室富足,所以能让士众甘愿冒着箭矢和石块,赴汤蹈火,视死如归。那时秦朝征发士卒,有万死的灾害,而无铢两之报赏,战死之后不能免除一算钱的赋税,天下人清楚地看到灾祸的火焰已经烧到身边。陈胜前往戍边,到了大泽乡,为天下率先倡导起义,天下人从之如流水,就是因为秦朝用暴力强行征发劳役的恶果。

胡人衣食之业不固定在土地上,造就自然形成了轻易来扰‘乱’边境的形势。怎么证明呢?胡人食‘肉’饮酪,穿皮衣,没有城市田宅去居住,像飞鸟走兽在旷野,遇到甜美水草便停下来,草尽水竭便移走。由此看来,转移不定,时而到达,时而离去,这就是胡人生存的职业特点,而在中原就会造成离开耕地的局面。如今让胡人在几处转移放牧,在塞边行猎,有时到燕、代,有时到上郡,有时到北地,有时到陇西,以便窥伺防守的戍卒,卒少就侵入。陛下不救,边民就绝望而产生降敌之心;去救,派兵少不足以抵抗胡人,多派,路途遥远,刚刚到达,胡人便已经离开。屯聚不退,费用太大,退回来,胡人又来入侵。如此连年,中原就贫苦而百姓不得安宁了。”

汉文帝刘恒看了晁错的奏章,非常满意。便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迁徙人口到边疆戍边。

之后,晁错就移民戍边如何管理有提出了两点建议。

晁错说:“陛下幸好担忧边界,遣将派兵整治边塞,大有好处。然而让远道而来的士卒守边塞,一年便轮换,不了解胡人的特长,不如选拔常居的士卒,建立家室,耕种田地,就此守边。为了防守之便,就建造高城深沟。准备垒石,布下铁蒺藜,再造一城于城内,两城之间相距一百五十步。要害之处,河流经过的路口,规划并建立城邑,计算城邑中居民不少于千家,城周围应设置防盗用的竹篾,先造居室,准备好农具,然后招募罪人及免去徒刑处罚一年劳役的人居住下来;不够数,招募用成丁奴婢赎罪的和用奴婢买爵的;再不够,便招募百姓想去的,一律赐给高爵位,免除全家赋役。发给冬夏衣服,供给饮食,能自给时停止供应。郡县百姓可以买爵位,可以买到高级爵位,可同列卿。他们有丧失丈夫或妻子的,由官府给买奴、买妻子、买衣服。人情上说,非有匹配,不能久居其处。塞下之民,利禄不厚,不可让他们永久居住在危难之地。胡人入侵抢掠,能阻止其抢掠的将被抢的一半财物奖给他,官府出价赎回被抢掳的百姓。这样,邑里就会互相救助,与胡人去‘交’战就不怕死。所有这些,并不是让皇上立德义的,而是想保护亲戚生命财产。与东方戍卒不熟习地势又心畏胡人的情况相比,功劳要高出万倍。陛下这个时候,徙民充实边塞,让远方的百姓没有屯戍负担,边塞的百姓又父子相保,没有被俘虏的后患,好处流传给后世,陛下就是圣明之君,这和秦朝去服役的怨民相比,利害相差太大了。皇上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募民迁徙到边塞去。晁错又说:陛下幸好募民迁徙到边塞去,使屯戍之事大大节省,运送物资的费用更加减少,益处显著。下面官吏真能称得起厚惠,执行英明办法,关心迁来的老弱,善待壮士,对他们宽柔和睦而不侵害,让先来的安乐而不思念故土,那么贫民便互相招请、勉励。臣闻古代迁徙到远方去充实空虚之地,要察看‘阴’阳的调和,尝尝水泉之味,查一查土地好坏,观察草木的长势,然后营造城邑,编制里区,划割住宅,开通通向田地的道路,确定田间边界,先造住室,一家有一堂二室,有‘门’窗的开闭,设置家具,百姓来就可以居住,耕作有农具,这就是百姓所以肯轻易离乡而乐意到新邑去的原因。要给他们准备医生巫师,以便治疗疾病,祭祀祖先、神灵,男婚‘女’嫁,生死相照应,坟墓相跟从,种树养畜,室屋完整安全,这些足以让百姓乐于居其处而有长住久留之心。

臣又听说古代设置边地县城是为了防备敌人侵犯的,让五家为一伍,有伍长;十长为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侯:各长都是邑中贤才又有保护能力,熟习地形和民心,闲居就让百姓练习‘射’箭,外出就教民如何应敌。因此对内是卒伍编制,对外就是军政制度。训练完成之后,就不许再迁徙,幼年时同游,成年后就共事。夜战凭声音认出自己人,便足以互相救护;白天作战眼睛能看到,便足以相认;爱护之心,足以拼死相救。这样,用厚赏劝导,用重罚威慑,那么死亡在前面也不会转回身退逃。所迁徙之民不是健壮有材力的人,只是消耗衣粮者,不能使用;虽然有勇力,没有良好官吏,和无功是一样的。”

汉文帝刘恒移民戍边对抗及匈奴有很好的效果,遗憾的是汉文帝刘恒仍然未能结束匈奴人制造的边患。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景帝刘启继位后,仍然为匈奴边患伤脑筋,到底如何评定匈奴带来的边疆忧患,景帝仍然十分茫然。不但边患让景帝十分茫然,让景帝火烧眉‘毛’的事情是诸侯势力的扩张,这让景帝如芒在背。‘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景帝削藩。

最新小说: 催昭嫁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公主万福 三国美色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我的女友是诡异 霓裳铁衣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