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诗经的句式。
它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
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
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除同一诗章重叠外,诗经中也有一篇之中,有两种叠章,如郑风丰共四章,由两种叠章组成,前两章为一叠章,后两章为一叠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如周南卷耳四章,首章不叠,后三章是重章。
诗经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四章都用“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开头,周南汉广三章都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结尾。
有的是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叠句。三章在倒数第二、三句分别叠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时代,我们人族的语言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
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如芣莒,将采芣莒的动作分解开来,以六个动词分别加以表示: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
“掇,拾也;捋,取其子也。”“袺,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襭,以衣贮之而扱其衽于带间也。”六个动词,鲜明生动地描绘出采芣莒的图景。
我们现在常用的修辞手段,在诗经中几乎都能找:夸张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对偶如“縠则异室,死则同穴”等等。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最后,我们来说说诗经的价值与影响。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
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通过赋诗来进行外交上的来往,在春秋时期十分广泛,这使诗经在当时成了十分重要的工具。
赋诗言志的另一方面功用表现,切合了诗经的文学功能,是真正的“诗言志”反映与表现了对文学作用与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人族文学批评在早期阶段的雏形。
诗经社会功用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包括士大夫与朝廷统治者利用它来宣扬和实行修身养性、治国经邦这是诗经编集的宗旨之一,也是诗经产生其时及其后一些士大夫们所极力主张和宣扬的内容。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
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
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
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虽然这些史料中掺杂着神话内容,却无可否认地有着可以置信的史实。
以上便是诗经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意义与影响。
接下来,我们翻开诗经,来看看它的第一篇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时,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这不,苏离他们几人还没感觉学多少,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随着一声敲门声传来,苏离这才停止了授课。
他将书本放下,然后对着他的几个学生说:“走吧,我们去吃饭,吃完饭,今夜允许你们在帝都的街道上玩一玩。”
苏离这话说完,他的几个学生都欢呼起来。
从小地方来的他们,到了这么繁华的帝都后,心中总有一种去探索的**,包括苏离。
这长安城承载了苏离太多的期望,到了这里后,苏离也想整天都沉浸在游玩当中,可他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