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游戏就这样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黄坤在边上哈哈大笑。
“航哥算了,还是去写作业吧。”
“为啥,不再来一局吗?”
“不了不了,我也要学习一会了。”
黄坤摆摆手,放下手机,退出游戏。
苏航也不再强求,继续看论文了。
最近苏航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其实这项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ckeastman教授最早在其研究的课题“buildingdescriptionsystem”中提出“aputer-baseddescriptionofabuilding”,以便于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
而现如今,bim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工程建筑领域飞速发展。
理论上bim模型可以容纳建筑工程的全部信息库,包括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以及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
但是实际工程中,真正实现这个程度的信息化工程是非常罕见的。
例如某个国家展馆,只是简单包括了建筑物本身的专业属性、状态变化信息以及随着时间推移周边环境变化对建筑物采光、通风的影响,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国际一流。
但是实际上,该项技术能做的岂止如此。
这个模型完全可以囊括一个工程从设计到建成后的物业管理,甚至可以持续到这座建筑物的寿命终点内的全部信息。
包括每一处的材质,再利用相关的传感器进行适当的信息反馈,那简直无敌了。
完全不会出现一个工程做几年,结果到最后图纸或者其它材料丢失的问题。
别笑,真的是。
苏航在上项目管理的时候听着老师讲述那些烂尾工程,不少就是这样。
投资方没钱,图纸没保管好,结果双方扯皮,扯到最后,要么只能草草收尾,要么再花钱设计一份。
另外,施工企业在利用传统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他们无法对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一点点变动甚至都会让三方头疼。
这个技术好啊。
苏航来了兴致,心有点痒痒,这个技术上,至少在苏航看来,可以做。
但是到了后面,他又感觉不太妙,这项技术面临的不是需要理论突破,而是技术上的融合与集成。
显然,bim应用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开发出数十项甚至数百项的应用。
苏航随随便便就能想到很多用处,在进度、技术、投资控制、质量、安全、现场管理各方面都可能延伸出大量的应用。
但是还需要通过与各种it技术集成应用,发挥出更大的能力,如与frid、3d打印、移动设备和穿戴式计算技术相集成。
所以这就是工科吗?
苏航看了眼自己的面板。
看这些工科类内容的时候,他的面板属性提升是很全面的,用游戏的话说,那就是六边形战士。
这一周下来,数学加了5点经验,物理学加了4点,信息学加了10点,目前积分19点。
苏航感觉这样对他的激励似乎比之前直接干脆利落地打钱要弱了不少。
虽然这1点经验可以兑3000元,苏航却又舍不得兑换了,毕竟这个只能单向兑换,目前还没弄清楚积分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效,自己也不缺钱,就这样换钱会显得苏航有点呆啊。
一周奖励也下发了,这升级后的奖励倒是让苏航颇为惊讶,居然是一个模型。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关系模型。
够专业,够直接,想啥来啥。
苏航看着眼前光屏上的模型,暗暗竖起大拇指。
他心底甚至开始幻想,要是我一周都在研究钢铁侠,那是不是会送我一个图纸或者干脆整一套机甲?
苏航小时候看那个“铁人”,一身机甲,可谓是炫酷到爆炸,钢铁侠在山洞偷偷造战甲,还有自己家的实验室改进机甲可以说是让小时候的苏航羡慕了好久。
他甚至幻想过自己长大了也要整一个来。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时间是一把挫骨刀,虽然直到高中时,苏航还是对大学抱有超级高的期待,希望自己学一个机械啥的,手搓高达。
后来高考出分,一切转瞬成空。
现在看着这一篇模型,苏航眼睛都快要冒光了,高达高达,机甲机甲,下个周期就这样干了!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摆脱那炫酷的钢铁诱惑,苏航才仔细看这个模型。
它基于revit的工程项目管理计划系统构造方案,集成bim技术、数据库和项目管理软件msproject开发了基于revit的工程项目管理计划系统。
苏航不清楚系统是怎么弄到这些数据还有这些软件接口的,不过反正东西就在这,怎么解释都不重要了。
这个模型主要包括三部分:bim模型构件、工作任务和成本资源数据。
它简化了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关系模型,将bim数据与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关联。
基于简化的模型,运用编程技术将revit,msproject及成本资源库链接起来,开发了一个基于revit的工程项目管理计划系统。
它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分解为多项任务并为任务关联相应的模型构件及分配资源。
任务与工程之间的关联使构件具有了时间标记,给任务配置资源为任务赋予了成本信息,从而围绕工作任务形成了具有时间、成本等集成信息的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关系模型。
而根据这个模型建立的项目管理计划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界面层、数据存储层和应用层。
有点东西啊,苏航摸着下巴仔细看着这个系统的结构,这些天他虽然看了不少论文,但是类似的东西他还没真的上手,这类集成多个软件的系统他也还没搞过,不然他立马就拿去发论文了。
现在他没搞懂,要是出现审稿专家打回来提问什么的,他可不好解释啊。
至少,苏航觉得自己应该对这个系统进行一些可靠性检验,虽然说,“系统出品,必属精品”,但是这个又不是说用了就没了。
他可不敢把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发论文就这样随随便便地交出去。
苏航觉得,系统给的东西还是能研究一下的就研究一下呗,尽量靠自己多学点,反正再差也有系统兜着,还能饿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