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完本 > 玄幻魔法 > 乱扯西游释厄传 > 第十一回 州官也放火 四圣却试心

第十一回 州官也放火 四圣却试心(1 / 1)

孙大圣解缰牵马,引唐僧入林寻看。却说那三人找见呆子绷在树上叫喊,行者抢白着羞,沙僧挺会办事,便见了老大不忍,上前解了绳索救下。

(不管怎么说,朱瞻基对自己的爷爷朱棣,那是盲目的崇拜,仅次于太爷爷朱元璋。所以,明宣宗很多地方都效仿明太宗。尽管如此,朱瞻基也没好意思将朱棣给更改庙号。后来被朱厚熜将朱棣给改作了明成祖,其实他自己有另外的小九九,典型的以“公”谋“私”。)

呆子对他们只是磕头礼拜,羞耻难当。有《西江月》为证,色乃伤身之剑,贪之必定遭殃。佳人二八好容妆,更比夜叉凶壮。只有一个原本,再无微利添囊。好将资本谨收藏,坚守休教放荡。这个明显是老吴劝谏皇帝的,色是头上一把刀啊。

(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和朱瞻基,虽说人无完人,但在这方面做得其实还算不错罢,总算都能够分清主次,以江山为重。只是从明仁宗、明英宗开始,就逐渐差得远了呀。当然朱棣是有些自己的歪心思;朱瞻基是看到了父皇的下场,心生恐惧便反其道而行之,然也仅活了38岁,或许死于庸医之手,十分惋惜;朱祐樘却是有众多的难言之隐,旁人看来其做得倒也还算可以。吴承恩老爷子,对朱棣的看法太大,从“磕头礼拜”就能分析出来。)

(果然)沙僧很是得意,笑道,“二哥有这般好处哩,感得四位菩萨来与你做亲!”八戒道,“兄弟再莫题起,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随师父西域去也。”三藏道,“既如此说才是。”

这八戒现在忽然明白了,这是佛家给自己的惩罚,不是因为自己好色,而是谁让自己一路上总是抱怨挑担子的呢,那些守护神们肯定听见上报了,才有自己的更多一些的劫难。现在得表个态,挑担子啊没问题,有的是力气。但是以后该怎么着,还怎么办。吃喝财色都不误,看势不妙就散伙。

(明孝宗朱祐樘一生只有一个注册的老婆皇后张氏,但是据明实录记载,弘治皇帝可不甘心啊。于是有太监给张罗着,打算选秀扩充后宫来着。结果被谢迁等人给发觉了,于是便轮番给皇帝上了几课,您还得遵守诺言,给您爸爸朱见深守孝哩,您怎么能好意思这么干呢?甭管怎么着吧,反正朱祐樘直到驾崩,都没有得偿心愿。)

四圣考验唐僧几个的内容就是财色富贵,在这里出现这一难,肯定老吴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返回去分析。猪八戒是因为在天上犯“色”了,被贬下来的。但其后来对财色那是依然痴心依旧啊,虽然进步甚大;沙僧说是打破了琉璃盏被贬,但都太荒谬了。

这俩人都在有些说慌罢了,或是隐瞒了一些内情,应该是撞破了大人物关于财色的隐私,被找个由头给扔下来的。可人家沙僧却是吸取了这个教训的,对色恐惧的很,此后便相当的谨慎从事。

猪八戒的身世,本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太白金星(此时隐指了李景隆,李文忠的儿子,1402年因对朱允炆不满,遂私开金川门迎接朱棣入南京,立下大功。同年六月,燕王即位后对其很器重,李景隆便在朝廷上位于班首,却招来了靖难诸功臣的嫉恨。1404年朱棣将其软禁在家,后不详。只是知道,李景隆曾经绝食十天,都没有饿死。客观的说,老李更适合做个文官,而不是武将。)给说好话,玉帝将老猪给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错投在猪胎里。大家包括如来也都这么认为的。在福陵山云栈洞的夘二姐,招了其做倒插门一年;他再后来高老庄混了三年,做了公野猪嘛,喜好女人就可以理解一些的。

但仔细分析,调戏嫦娥这一段可疑。从书里第八十三回凤仙郡那里可以看出,猪八戒虽然没有再回去过天庭,但是他竟然敢提出让悟空带着去!那么“罪犯”们一般都怵犯事地点的,是不愿意再回忆并亲身再重游犯罪地点的。可老猪不怕!而且在第五十回的时候,见到死去的一位凡人元帅将军的遗骨时,不禁定了性,止不住腮边泪落。说明对于英雄惨痛遭遇,自己刻骨铭心,感同身受,悲从中来。猪八戒的内心世界,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高老庄三年,八戒还挺注意遵守法律,并未有伤风化,说明没有用强,后来是对高翠兰动了真感情的。高翠兰虽然被软禁起来,可从猴儿的嘴里,还是能看出,他们夫妻感情良好。从高家父女的反馈来看,夘二姐下凡陪了一年来分析,大胆推测一下,那调戏嫦娥另有别人,却是老猪撞到并破坏了别人美事的。但是老猪知道这个不能说破,打死也不敢说,那个另有别人的地位太高了,至少和观音的地位差不多。这才是夘二姐愿意感恩的原因,以身相许,送给金银若干,但也不敢陪的时间太长。那么夘二姐为何要如此做,只能说明这个“别人”在天庭的地位至高无上,掌握生杀大权。

沙僧的身世,也不是妖邪,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打了八百,还是赤脚大仙求情,才贬下界流沙河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方回,但好在却是保留了全身才下界的。

观音不怕沙僧罪上加罪,仍然收沙和尚入我门来。但是老沙提到九个取经人的骷髅,“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自己的前程也?”

菩萨曰,“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

这里大大不解啊,怎么也没有得出合理的解释,前后都莫名其妙的呀。沙僧见多识广,断然不会公开场合不小心打破器皿。除非给某个地位颇高女神仙敬酒的时候,心里有鬼,才会如此。唯有这样推测,才能解释为什么沙僧后来惧怕女色。

而且沙僧对于九个骷髅头,明显是知道一些隐情的。至少是明白了,赤脚大仙将自己安排在流沙河,有个目的就是要吃过河之取经人,而且被吃掉的九个取经人身份肯定不简单。

但是还有个重要问题,就是沙僧对“骷髅”极其在意和紧张,根本不是自己所说“闲时拿来顽耍”那么轻描淡写。那么沙和尚其实是个聪明人,他猜测出来这九个骷髅头,肯定有用场,到底是何用场还不清楚。于是他才穿了起来,每日里琢磨一番,但不得要领。菩萨来了后,沙僧便拿着骷髅头来试探一番,说不定它就是个讨价还价的砝码。不过沙和尚内心也有点担心,自己吃“取经人”吃得对不对呢?佛家会不会因此对自己生出怨愤哩?然而观音却说了,“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自有用处”。于是老沙就忽然意识到了,原来这是佛门让金蝉子在“人为操纵下”早日顺利完成了九世轮回,给最后一世的唐僧创造最佳环境。那么自己多年在此杀人吃肉,不但无罪,却反而还有功哩。于是沙僧才放下心来,决定听从菩萨的安排,要想再度风光,只有加入释教做和尚喽。心里却是有点失落,看来那九个取经人要是还活着的话,或许作为筹码价值更高;可惜让自己贪图口欲都给吃了,成了骷髅头后的实际用处并不大(当然后来唐僧收沙和尚,并渡过流沙河,就是用骷髅头做成了九宫筏子,还是菩萨红葫芦的辅助器械。难道没有这骷髅头,唐僧就过不了河么?观音的法宝就那么没用吗?决计不是,观音的用意既是超度冤魂,也是给沙僧、唐僧他们一个台阶而已。否则的话,难保这些人心里没有一丝阴影存在)。

在第四十九回,八戒和沙僧见到没穿多少衣裳光着脚的观音匆匆而来。马上二人同时就心有灵犀,下拜说自己擅干,有罪。明显通过判断知道了,观音这么在意那妖怪,想来这金鱼精肯定和菩萨有渊源的。这两个家伙没一个真傻真呆的,全是表面上的假象。

那么从布局来说,唐僧、悟空肯定是佛家安排好的人选;八戒、沙僧是犯了忌讳给本来要宰了灭口的,而这忌讳的源头,都指向了玉帝。但这太白金星和赤脚大仙那是和佛家勾搭已久的,便竭力求情,顺便给运作将二人分别给贬到唐僧西天必经之路上的;玉龙也是龙王储君争斗的牺牲品,玉帝肯定是并没打算给杀了,而且是一点也没有,绝对不会在龙王的佛道之争中主动去偏向佛门的。只是顺水推舟,用来验证情报的,是天庭方面针对佛教强势反攻采取的第一步措施。

此时的赤脚大仙应该是临时映射了1399-1402年靖难之役的时候,安南陈朝末代国王陈安。因为此际安南也正处于动乱之际,本是陈朝的天下,国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赤脚大仙陈日煃的后裔。在1370年左右,大权逐渐落入到了大将黎季犛的手中。黎季犛的先祖胡兴逸是中国浙江人,辗转来到安南,后人胡廉因为做了当地人黎训的义子,遂改为姓黎。再后来到了黎季犛的时候,他的两个姑姑嫁给陈明宗,便以外戚起家逐渐成事,做了宰相。1397年前后废除了陈日炜,迁都并改立陈顺宗。1398年再度拥立少帝陈安登基,1400年黎季犛又废陈少帝,自立为国主。黎季犛那自然就恢复胡姓了,说自个儿乃是虞舜之子胡公满的后裔,建国号“大虞”。该年却禅位于其子胡汉苍,做了太上皇(这是安南的太上皇制度,也就是太上皇掌握实权,国王只是名义元首,拥有外交权,相当于外相。这其实是安南人的伎俩,因为安南长久以来虽然独立了,但是几乎始终都奉中国为宗主。宗主国对安南的国王,还拥有赐名权。这安南的实际掌权人肯定不愿意让自己如此“丢脸、掉价”,于是借鉴中国的“太上皇”,也别出心裁,设立了太上皇制度。凡是自己的政权地位稳固下来之后,就禅位给儿子,自己当太上皇,其实是让儿子安南国王去直接面对和应付宗主国,自个儿可以避免引发尴尬)。

说来话长,安南者,古称交阯。在秦始皇的时候,交阯并入秦朝国土;在汉朝时设置了日南郡地;唐朝高宗年间改安南都护府,安南的名字由此而来;五代十国时期在930年安南归为南汉政权之内,被设置为交州;交阯人吴权在西元937年自立为节度使,939年吴权称王;945年吴权去世,部下杨延艺篡权,驱逐吴权长子吴昌岌;950年,吴昌岌的弟弟吴昌文击败杨延艺夺回政权,951年自称南晋王,哥哥吴昌岌称天策王,继续向南汉称臣;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吴昌文则在965年战死,安南遂陷入分裂;968年,吴昌文手下大将丁部领统一安南,建立丁朝,国号“大瞿越”。969年南汉封其长子丁琏为南越王;970年赵匡胤平定南汉,丁部领在该年向北宋称臣,并开始正式设立纪年,以971年为太平元年;973年宋太祖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丁琏为安南都护,安南正式成为中国的“列藩”。丁琏在975年被赵匡胤封为交趾郡王,丁部领退居幕后指挥,外交权归属丁琏处理,这就是安南最初的“上皇制度”;979年丁部领想改立小儿子丁项郎接班,并立丁项郎为皇太子。结果丁部领、丁琏父子反目,却均被宦官杜释给借机杀害。大将黎桓先立丁璇为王,后在980年篡位,建立前黎朝;西元1009年,前黎朝陷入宗室内斗,李公蕴(其先祖乃福建人,后迁徙安南定居)则篡位建立李朝,北宋真宗赵恒封其为交阯郡王。1017年,李公蕴被进封南平王,此后此爵位世袭。1054年,南平王李圣宗改国号为“大越”;1174年南宋孝宗封南平王李天祚为安南国王,赐国名“安南”,第二年赐其“安南国王印”,“安南国”之称呼由此而来;1224年李旵退位做了“太上皇”(1226年去世),因其无子便由年仅七岁的公主李佛金继位。1225年权臣陈守度让八岁的侄子陈煚“嫁给”了李昭皇为“夫”,1226年陈煚接受李昭皇的禅位,建立陈朝,政权落到了陈守度手中。1231年,南宋理宗正式承认安南陈朝,赐陈煚名为陈日煚;宋理宗赵昀于1362年封陈日煚为太王,以其子陈暠(赵昀赐陈暠名为陈威暠,后改赐为陈日烜)为国王,此际成为安南“太上皇”制度的正式确立,就是上皇主政,国王仅负责外交事务。另,从陈日烜正式开始,陈朝的历代国王起名字也有了制度规定,就是“陈日某”。对国内则宣布自己的姓名为“陈某”;应付宗主国则是由中国皇帝(宋、元和明朝都如此)赐名。以安南陈朝开国君主陈蒲为例,他是1218-1277年人,1225年在叔父权臣陈守度的一手精心策划下登基,取代前朝女主李佛金。安南对宋称臣,于是南宋皇帝将其赐名“煚”,此后“火”字部首就成了陈朝名字中不可缺少的了;不想后来蒙古入侵,于是陈煚也对蒙古称臣,蒙古人给其也赐名叫“光昺”。后来明朝朱元璋的时候,安南向大明称臣。明太祖便给其国王赐名,也还沿袭宋例,但是却给中间填上了一个固定字“日”,所以陈煚也被追赐为“陈日煚”。陈朝例外的只有末代国王陈安,1398-1400年在位,朱允炆还来不及给其赐名)。

或许安南国王的名字之说法,就是“赤脚大仙”的由来,有“日”有“火”当然就是热的不行,遂“赤脚”也。

陈朝相继为宋、元、明的藩国,直到1400年灭亡,继之黎季犛建立短暂的胡朝。朱棣登基后,以只承认陈朝为由,出兵灭胡朝,在安南一度建立交阯司。

安南在1399-1402年肯定顾不上帮助朱允炆或者朱棣,那赤脚大仙求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注意看,1400年的黎季犛废陈少帝而篡位自立。恐怕就是老吴“指东打西”实际在映射指朱棣也是如此,在1402年攻入南京后,朱允炆纵火自尽,却留下了7岁的太子朱文奎和幼子朱文圭。那么朱棣真是纯粹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此时也应该由朱文奎或者朱文圭登基。那明太宗肯啊,因此就极有可能秘密诛杀了七岁的朱文奎;朱文圭由于才两三岁躲过一劫,也被监禁在凤阳几乎终生。

卷帘大将者,朱文奎也。但是这么小的岁数能干啥呢,倒是可以自己独立捧着饭碗进食了。那么他吃饭喝水的时候,就容易打破打翻杯子碗的,也就是打破“琉璃盏”,所以玉帝大怒,非要斩杀不可。荒唐啊,不过朱棣恐怕也实在是找不到一个杀朱文奎的理由吧,结果还是设法给灭了(朱文奎当然也可能是随着朱允炆逃离了南京,从此隐居)!

所以说,蟠桃会上打破“琉璃盏”,只是在映射了朱棣当年必欲致朱文奎于死地,明太宗这是赤果果的“篡位”罢了。此时说的蟠桃会就不是单纯的隐指蒙古忽里台大会了,而是还包括了朱棣的“谋逆”,也就是所谓的“靖难”。因为在1402年,蒙古也发生了部落首领弑杀大汗,自立为非黄金家族出身的可汗;同年,朱棣攻克南京登基。南京城易守难攻,虽然有李景隆的叛变因素,但肯定其中还有不为人知的隐秘,肯定和朱允炆的生母吕氏有关。应该是吕氏出卖了儿子建文帝,和朱棣达成了某种协议,却被朱棣后来给不认账了。

那么这个琉璃盏,必定有其隐含的深意,它显然引用自蒙古习俗忽里台大会上“质孙宴”的“喝盏”礼仪。大臣给可汗敬酒表示拥护效忠,那么如果此时杯子落地,会有什么后果?答案可想而知。

然而在西游记书里,为何赤脚大仙要为卷帘大将求情?不过是在描述,安南在1400年黎季犛废陈少帝自立为王。老吴是在拿“赤脚大仙”(此时为陈安)在此既是做了历史记录,也顺便作为个提醒。提醒什么,自然是1402年即使朱允炆再不遵守祖训,也应该让人家的儿子朱文奎(或是朱文圭)登基,或者朱棣先即位但是太子却是朱文奎(圭)吧。朱棣哪里肯这么做,他对朱元璋的祖训断章取义,只是用来作为自己的工具而已,于是将朱文奎给弄死,且将朱文圭给圈禁在凤阳长达五十多年。那么朱文奎和陈安的情况显然有点类似,故被吴老爷子拿来引用。

朱文奎若真是随着父亲逃亡的话,其最后落脚点很可能就是安南?

沙僧手里的九个骷髅头,却肯定是在指朱瞻基杀害了自己的叔叔朱高煦及其后人(朱高煦或许死有余辜,毕竟有谋反的嫌疑和动机,说话不注意被人告发成了口实。但其一共有11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朱瞻壑应该是在永乐年间已经过世;次子朱瞻圻,曾经封世子,在洪熙元年二月被朱高炽废为庶人,凤阳监禁,一年后死去;他们两人的死亡和朱瞻基没有任何关联,但还剩下朱瞻坦、朱瞻垐、朱瞻域、朱瞻垶、朱瞻墿、朱瞻坪、朱瞻壔、朱瞻?和朱瞻垹兄弟恰好九个,则被朱瞻基后来在1426年一网打尽。这九个也算是“取经人”吧,从老沙“喜爱”厨艺会做鮓酱来看,或许真是将叔叔给烤了,将堂兄弟们给活生生煮了。这个朱高煦文武双全,很受朱棣喜爱。差点就做了太子,也就是正牌候选“取经人”。自然这个朱高煦也是很想亲自“取经”的,可惜全家包括自己的老婆韦氏、郭氏等人却均惨死于侄子手中)。尽管明宣宗整体上是个贤君,但其宗室相残的污点,也是在明朝皇帝中最大的,甚至超过了朱棣可能杀害朱文奎和朱允熙。不过凯撒还是坚持认为,朱高炽的驾崩倒是真和朱瞻基没有一点儿直接关系。

在流沙河的沙僧,先映射了朱文圭,后来是朱瞻基。在西游记第八回书,观音和木叉来到流沙河,“惠岸道,‘师父,你看河有多远?’那菩萨停云步看时,只见-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在西游记第二十二回书中,沙僧曾经自称,“自从遭贬下天门,任意纵横游海外”。那么这个流沙河,其实就是说的“海外”,无疑就是主要在指西洋和南洋(沙碛,古契丹地;诸番,天竺、斯里兰卡等国;乌戈,缅甸;鞑靼,北元分裂后的蒙古)。

“取经人”者,主要是朱棣的后人,是指继承或意图觊觎明朝江山的诸多后人,包括诸位皇帝和打算造反称帝的王以及其子们。明太宗是“篡位”得来的皇帝,所以老吴才将其映射为最初的佛祖,也就是西游记第七、八回中的如来。在安天大会上,寿星给如来送礼,有诗一首,其中有“清平永乐三乘锦”和“乾坤大地皆称祖”的内容。那么“永乐”及“称祖”,肯定是在说永乐大帝也就是明太宗后来又谥号明成祖的朱棣。在西游记第八十六回中,孙悟空对着妖怪说到,“……佛如来是治世之尊……”那当然朱棣肯定得算是治世之尊了,永乐大帝么。如来者,和玉帝还不一样,他主要映射了朱棣及其相对主要信佛的继承人。书里面还有个治世之尊,就是东来佛祖弥勒,他映射了却是朱厚照,以后还要专门分析。这个明武宗,怎么说呢,他其实是明朝最有个性的皇帝。

玉帝者,先是说的元、北元皇帝,后来却指朱元璋之后人中信奉道教的继承江山者(关于朱元璋本人,则很遗憾,没有被老吴明确的映射为玉帝也不是如来,因为在儒家看来,终老朱一世,并没有真正的亡灭元朝。儒家所认同的是,1402年元朝才是灭亡了,而明太祖却在1398年就驾崩了。然而在西游记书里,却是隐隐约约的将孙悟空和玉帝、如来的形象都给揉和在一起了,似是则是,似非则非,这也是老吴和老李对老朱的中肯评价。朱元璋看似对僧道儒都很精通且“迷信”,其实不然。对于明太祖,凯撒以为只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才能将其有所概括);王母娘娘者,最初为元朝的正宫皇后,后来映射了明朝的皇后(一般仅存在于他人口中提及)。西游记第五、六回乃特指元顺帝的奇皇后,1315年—1369年人,高丽人奇子敖之女。1337年封贵妃,1339年生元顺帝之长子爱猷识理达腊,1342年又生下次子脱古思帖木儿,这俩儿子后来先后做了北元第二、三任皇帝。1365年元顺帝将其改为蒙古姓名,即姓肃良合,名完者忽都,同年被册封为元顺帝的第三任正宫皇后。1368年奇氏随元顺帝及俩儿子北逃,1369年去世。奇氏升格为正宫后,其娘家人在高丽开始胡闹,甚至叫嚣取代王颛为高丽王。结果被王颛(其还有个蒙古名叫伯颜帖木儿)给几乎灭族,奇氏大怒,让儿子发兵攻打高丽。当时元朝仅派出了一万来人,结果全军覆没,导致高丽和元朝矛盾升级。1370年元顺帝驾崩,爱猷识理达腊继位。1378年脱古思帖木儿做了北元皇帝,1388年和其长子一道被自己人所弑杀,次子在琉球去世,遂无后。奇氏的长子爱猷识理达腊一系的后人中,著名的还有达延汗和俺答汗。

原著第五回曾经写到,“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此七衣仙女者,乃元顺帝后宫中的“七贵”,分别是龙瑞娇、程一宁、戈小娥、张阿元、支祁氏、凝香儿、英英(从西游记中的描述来看,这七人被徐达给抓获,送到南京,此后史载不详,更难以考证。不过从朱元璋对待敌手的一贯秉性来看,肯定是将其给安置在某处大院终老,也不能排除老朱顺便将某一俩个给收纳了)。那么此时,说的便是1365年后,伯颜忽都皇后薨逝,奇皇后被册封为正宫。奇氏开始野心膨胀,甚至打算联合大臣逼迫元顺帝禅位给自己儿子。后来果然夫妻反目,都拉拢一方势力开始争斗起来。结果是两败俱伤,元顺帝还将自己的一个重臣孛罗帖木儿给宰了。到了1367年底,朱元璋要北伐中原了,元顺帝夫妻才反过味来,和好如初共同并肩作战,但为时已晚。

在元朝甚至蒙古帝国时代,正宫皇后是可以也必须有一定朝政权力的,基本主要是大汗或皇帝年纪幼小或者特殊时期,皇后可以总揽大权甚至称制,直到新的大汗或皇帝能够真正亲政为止(在蒙古帝国时期,曾经发生两度的汗位空缺、皇后称制摄政,这是特例中的特例。比如1241-1246年的“乃马真摄政”,和1248-1251年的“海迷失摄政”。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皇后这个称谓,应该是“斡儿朵”,第一斡儿朵就相当于后来元朝的正宫皇后。比较例外的还算有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二任正宫皇后南必,1281年忽必烈的第一个正宫皇后弘吉剌?察必薨逝,两年之后弘吉剌?南必才被元世祖给立为正宫皇后。南必还应该称呼察必为曾姑母的,都是弘吉剌氏么。此时忽必烈立已经六十八岁了,因此南必就开始干涉朝政,甚至不让大臣们参见皇帝。南必皇后风光了大约十二个年头,1294年元世祖驾崩。铁穆耳继位,因为铁穆耳那时候已经30岁了,或许看不上这个干政的南必,便没有也不敢娶南必。南必就像个定时炸弹似的,其以后如何,史载不详)。这一点和明朝不同,朱元璋绝不允许大明的皇后有这样的权力,但是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在一定程度上才可以。比如朱祁镇9岁登基,大臣就上书要求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但是张氏不敢,老朱的影响力就是这么大。所以,明朝的皇后没有被殉葬就算命不错的了,就更别说涉及朝政云云,即使想给自己的亲戚封官说好话,都要引来群臣的侧目。当然做了太后,就不太一样了么,权力适当的有些。比如朱祁镇在土木之变被俘,其太后便可以立朱见深为太子,后来迫于形势立朱祁钰为帝。故在西游记第七回书以后,关于王母娘娘几乎没有提及,仅存在于他人的口中所诉说而已。

西游记第七回中,王母娘娘在安天大会上,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美女飘飘荡荡舞向佛前,施礼曰,‘前被妖猴搅乱蟠桃一会,今蒙如来大法链锁顽猴,喜庆‘安天大会’,无物可谢,今是我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枚奉献。”这里是很奇怪的,前不久王母派七衣仙女摘桃的时候,只有两篮小桃,三篮中桃。至后面,大桃半个也无,想都是大圣偷吃了。按照书里的说法,此三千六百株桃树,“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至少几千年才成熟,怎么时间不长就小桃变大桃了哩,肯定有问题。说明此时的王母娘娘已经换人了,她到底是谁?此时必然还是说的1402年的事情,那么只有一个人最可疑。她就是朱元璋的儿媳妇、朱标的第二任太子妃吕氏,也就是朱允炆的生母,正史几乎没有记载,从模糊的其他史料看出,这个吕氏背叛了自己的儿子建文帝。她在朱棣兵临城下时,俩人达成了协议。具体什么协议不清楚,或许就是作为内应,并以建文的江山为代价,拥护朱棣登基,来换取吕氏和其幼子朱允熙将来确保有块不小的封地。但她肯定被朱棣给欺骗了,总之结果燕兵顺利进入南京。朱棣没有完全遵守协议,自己登基称帝后,1404年将吕氏及其小儿子给赶到朱标的陵寝居住。1407年左右,又是离奇大火,将母子烧死在内。起因应该就是吕氏看到朱允熙岁数不小已经16岁了,便频频要求朱棣兑现承诺,让其到自己的应得藩地或是“藩国”就藩。不料,却惹来杀身之祸。

蟠桃园土地所讲的桃树分级之说,应该是说的大元之国土组成情况。“前面”的桃树、蟠桃代表了四大藩属汗国及其他藩国;“中间”的是元朝各个行省,如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共计十个;“后面”的则为中书省,直辖了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几个“腹里”之地,大都自然也在其内。

再顺便多分析一下“丹元大会”,它本来指的是元朝的帝位传承,可为何要由太上老君给炼丹哩?看历史,元朝的末代皇帝是元顺帝,也是北元第一个皇帝。他俩儿子后来分别作了第二、三任北元皇帝的。这俩儿子均是高丽人奇氏所生,黄金家族的后人从此又融合了朝鲜人的血脉,而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则映射了高丽(朝鲜)的一些国王。故西游记书中的“丹元大会”之称谓,便是由此而来。

还有就是王母娘娘为何要开蟠桃胜会,她有这么大的权力么?在蒙、元时期,皇后在特殊时候可以摄政。比如,元泰定帝的八不罕皇后。1328年七月,元泰定帝驾崩,八不罕想着效仿先人,打算自己以皇后身份摄政,于是便联络大臣进行商议,便迟迟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为元朝下任皇帝。估计是她想多当几天“摄政女王”罢,因为按照蒙古的习俗,自己是不能再嫁给亲生儿子的(嫁给非自己亲生子继任可汗,这是允许的,至少从匈奴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就是如此)。但也因此,招惹来朝廷两派的争斗,最终因为她的权欲,害了自己的儿子兵败被杀或逃亡。自己却嫁给了得胜一方的大臣燕铁木儿,做了太平王妃。此后史载讳莫如深,不过八不罕或许也是善终,总之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将孩子给砸死了。后来元顺帝的第三任正宫皇后奇氏,不知道脑袋瓜儿怎么想的,也打算发动政变,也就是意欲召开“蟠桃胜会”-“忽里台大会”,让丈夫禅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好在没有得逞,元朝内部没有发生类似“两都之争”那样太大的争斗,奇氏后来也想通了,夫妻还归于和好。即使这样,元廷内部还是爆发了剧烈的争斗,重臣被杀,人心涣散,也给了明太祖朱元璋可乘之机,否则北伐中原攻克大都,绝对不可能在十个月内就那么顺利的实现。

(老吴对朱棣和朱瞻基的意见不小,这俩人都宗室相残过。朱棣很可能杀了朱文奎,建文帝或许因其而死,这些对明成祖的指证缺乏证据。2岁的朱文圭被监禁50年之余,却是板上钉钉;朱瞻基处死叔叔尚且可以说情有可原,毕竟朱高煦有谋反动机和曾经的一些举措。但是明宣宗杀光9个堂兄弟的做法,绝对不能原谅,明明是可以将他们或是其中几个给终身圈禁的么,不可能全部都有谋反之心吧。宣德皇帝在这一点上比爷爷要狠多了,然而他在抵御外敌方面和祖父却差远了,虽然比太祖、太宗以外其他皇帝还是要强得多。那么,猪八戒和沙悟净最后没有被老吴安排成佛,就能讲得通了。

但是老猪为何要对如来的加封提了一下意见呢?看来,应该是李春芳先生对朱棣的看法和吴承恩先生还有所不同。)

关于老猪调戏嫦娥之说,或许应该是这么样的。嫦娥者,朱标的首任太子妃常氏,常遇春的女儿也。朱棣那个时候只是燕王,他肯定想当太子,自己的老婆也就是太子妃喽。所以调戏嫦娥指的就是朱棣所谓清君侧、搞“靖难之役”之真实目的是意图篡位!因为朱棣和朱标是弟兄关系,而朱标是正牌太子。当然了,即使明太宗真的无心建文帝之江山,打算拥立两岁的朱文圭登基,那么自己手下的将领是否会答应呢?决计不会,所以朱棣已经没有其他的法子,只能即位,做真正的治世之尊了。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归罪于靖难功臣,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朱文圭继位的话,长大亲政后,这些人的下场或许也是很可悲。

在西游记第十九回,猪八戒和孙悟空在福陵山云栈洞前大战,提到了“那个道你破人亲事如杀父!这个道你强辱幼女正该拿”!这里说的很清楚,朱棣对朱元璋极度不满意。1392年朱标薨逝,那就该让我当太子,怎么能让朱允炆这个孩子做了皇太孙啊?在朱棣登基之后,自己的皇后徐氏薨了,便想再娶徐达的“幼女”(其实是第三个女儿)徐妙锦为皇后,但是被徐达的夫人(张氏)给严词拒绝了。这个老太太大义凛然,怎么可能再将小女儿送给这个“人面兽心”的永乐大帝呢?那么徐母从哪里来的这么大胆子?我们能够分析出来,朱元璋曾经给徐达讲过,徐家的女儿都要嫁给自己的四个儿子。事实也基本如此,大女儿嫁给朱棣;次女1391年嫁给代王朱桂;第四女嫁给了安王朱楹;奇怪的是老三徐妙锦出家为尼,然而会是这么简单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明朝,男女婚嫁的最低年龄,一般是男17、女15岁(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就是在1371年17岁的时候,娶了常遇春已经18岁的长女。然而也有特殊的,比如永嘉公主却是在14岁就嫁给了郭镇。不过这个记载是朱棣给后来定稿的,所以是有可能被修改过的)。看来明太祖的原意是,徐家大女儿妙云1362年生,1376年15岁时嫁给当时恰好已经17岁的朱棣;二女儿徐妙清1374年生,1391年18岁时嫁给17岁的朱桂;三女儿徐妙锦1380年生,预定于1399年20岁时嫁给17岁的朱楹;四女儿(名字和生辰不详,但应该是徐达的一个老婆谢氏所出,应该在1383年左右出生)预定于1402年嫁给届时17岁的朱桱。

咱们就明白了,徐妙锦虽然是1380年出生的,然而朱楹却是在1383年出生,得到了1399年才能婚配。眼看二人即将成婚的时候,朱元璋1398年驾崩了。那么婚事只能搁后,在1399年由于靖难之役爆发的影响,朱允炆对徐家抱有戒心,自然徐妙锦和朱楹未能成婚。

(那么徐达的老四闺女和朱桱就更提不上了,其实他们二人的婚事或许早在1387年就黄了。1387年十月徐达的老婆谢氏去世,其女儿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命运也被改变了。)

1402年朱棣成功登上皇位,就开始琢磨上徐达的三女儿了(恐怕在1395年前后,就对徐妙锦心生爱意)。结果被徐达的夫人(张氏?)拒绝,但是徐妙锦无奈只好闺中独守,谁还敢娶啊?

好在明太宗还是顾及颜面(其实是另有用意),同意了徐达的四女儿出嫁,却将其许配给了朱楹而不是朱桱(朱棣这个小把戏耍的还是挺“高明”,朱楹心里极度不满,却哪敢说得出口。但是明太宗这么做,也能瞒得过聪慧的徐皇后么?显然不可能)。于是她成了安惠王妃,在明实录中记载有,在正统十四年六月,“安惠王妃徐氏薨,妃中山武宁王达之女,洪武二十四年册封,至是薨,讣闻”。

(关于朱楹,1383—1417年人,是朱元璋庶二十二子。其生母史载不详,极有可能是高丽女子后来封为碽妃。1391年明太祖封朱楹为安王,1408年就藩平凉。其和徐达第四女徐氏王妃都是可怜人,由于母亲的身份和一些问题,被宗室都不看好。俩人估计婚后感情冷淡,应该没有后代。在1417年朱楹去世,因为无子,安封国除。王府中的官员及乐户都给撤销,徐氏的命运可想而知,虽然衣食无忧,但是日子不好过啊。1425年,朱高炽将韩恭王朱冲焃改封平凉,“占据”了故安王朱楹的府邸。徐氏应该是被独处一隅,在1449年孤零零的结束了一生,抑郁而终。)

1407年,徐皇后薨逝(或许她对丈夫的三心二意感到抑郁),朱棣再度劝说徐达的老婆,试图迎娶徐妙锦,却仍吃了瘪。但是徐夫人的下场估计不太好(极有可能是怒斥了明太宗后,毅然自尽身亡),徐妙锦事后万念俱灰,只好选择出家避世。

朱棣的做派甚是不齿,虽然删改了历史,屏蔽了徐达夫人(很有可能是张氏),将中山武宁王夫人的称号转给了徐达的妾贾氏,贾氏的儿子徐氏辉祖(其后人是徐显宗),亲生女儿便是徐妙锦。在明实录中记载了,“正统五年春正月,以常州府宜兴县田地三十六顷赐魏国公徐显宗,是田原赐中山武宁王夫人贾氏,显宗其曾孙也,故复赐之”。能够分析出来,1402年朱棣为了讨好徐达的夫人张氏,让张氏继续为中山武宁王夫人;1407年明太宗没有得偿心愿,张氏也“恰好”去世。朱棣于是封贾氏为中山武宁王夫人,令其继续规劝亲生女儿徐妙锦。徐妙锦不像自己亲生母亲那般,毅然出家。朱棣自然恼火,迁怒于贾氏身上。将封地予以收回,并撤销其王夫人封号,又将转给了徐达的妾孙氏做了顺水人情,因为其亲生儿子徐增寿暗助朱棣且被建文帝诛杀的缘故。

朱棣最后还是没有如愿,以后就没有再立皇后。也能侧面说明,徐妙锦的确是个貌美的才女,只是“天”妒红颜,造化弄人。

明太宗事情做得虽然很保密,但还是被老吴给捅出来了。可以想象的到,吴承恩先生的胆子有多大。

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在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书中,唐僧师徒来到山庄,那个风流寡妇曾经说道,“此间乃西牛贺洲之地。小妇人娘家姓贾,夫家姓莫。幼年不幸,公姑早亡,与丈夫守承祖业,有家资万贯,良田千顷。夫妻们命里无子,止生了三个女孩儿,前年大不幸,又丧了丈夫,小妇居孀,今岁服满……”这段描述里面有真有假,说的就是1387年的事情。这个黎山老母所化的贾氏,一部分映射了徐达的妾贾氏,夫家姓莫其实是“徐”而已。这个贾氏,肯定在一段时间被朱棣封为王夫人。

徐达去世后,其家人及后裔的命运也是坎坷的。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心酸无奈。然沧海横流,不便考证,就当作过眼云烟风飘云散罢。

四圣试禅心,恐怕还没有这么简单的。最可疑的就还是有关猪八戒了,至少从撞天婚开始,其映射对象过渡到了明孝宗。老吴对朱棣的意见太大,没完没了的痛批,就连人家之后人同样木字辈的“老好人”朱祐樘也不肯放过。

朱祐樘,人们一般都认为他只有一个老婆张氏。那么朱祐樘为什么只有这么一个后宫哩,或许和西游记“四圣试禅心”的关系密切。撞天婚配女婿那一段儿,看原著如何说的。“那呆子真个伸手去捞人。两边乱扑,左也撞不着,右也撞不着。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女子行动,只是莫想捞着一个。东扑抱着柱科,西扑摸着板壁,两头跑晕了,立站不稳,只是打跌。前来蹬着门扇,后去汤着砖墙,磕磕撞撞,跌得嘴肿头青,坐在地下,喘气呼呼的道,‘娘啊,你女儿这等乖滑得紧,捞不着一个,奈何!奈何!’那妇人与他揭了盖头道,‘女婿,不是我女儿乖滑,他们大家谦让,不肯招你。’八戒道,‘娘啊,既是他们不肯招我啊,你招了我罢。’那妇人道,‘好女婿呀!这等没大没小的,连丈母也都要了!我这三个女儿,心性最巧,他一人结了一个珍珠篏锦汗衫儿。你若穿得那个的,就教那个招你罢。’八戒道,‘好!好!好!把三件儿都拿来我穿了看。若都穿得,就教都招了罢。’那妇人转进房里,止取出一件来,递与八戒。那呆子脱下青锦布直裰,取过衫儿,就穿在身上,还未曾系上带子,扑的一蹻,跌倒在地,原来是几条绳紧紧绷住。那呆子疼痛难禁,这些人早已不见了”。

凯撒窃以为,或许这就是朱祐樘只有一个老婆的由来。但是孝宗明实录中记载,弘治元年,有宫人佐圣夫人罗氏、崇奉夫人申氏和恭奉夫人纪氏的记载。

在明朝关于“夫人”是怎么说的。外官的老婆也就是外命妇可以被封为夫人;各个王的“老婆”(没有明确名分的),母凭子贵也可以被封为夫人,《孝宗明实录》记载了,“弘治六年六月戊寅,赵府襄邑王见沂薨。王,恭定王庶第二子。母夫人周氏,天顺二年生”。关于类似的记载,在明朝还是很多的,不再一一列举了。但是能够看出来,上面那个襄邑王朱见沂的妈妈,开始就是没有名分的。那么,我们应该就明白了,皇帝宠幸过的宫人,如果不适宜给予名分,也可以被封为夫人。那么,朱祐樘只有一个老婆的说法,就值得商榷了。确切的说,明孝宗是有唯一的正式注册妻子。不过要说朱祐樘是中国帝王中独有的一夫一妻典范,名不太符实。其实至少在明朝,朱允炆也应该和朱祐樘类似。

弘治元年二月丁亥,明孝宗封宫人罗氏(她是朱祐樘的乳母)为佐圣夫人,赐诰命冠服以效劳年久也;弘治元年五月,封宫人申氏为崇奉夫人、宫人纪氏为恭奉夫人,均为诰命二品夫人;弘治五年二月,赠宫人周氏为安和夫人,并赐祭葬。

其实这些夫人也无法证明什么,毕竟真实情况,一般都不会全部不隐瞒的记录在明实录里面的。当时明朝皇宫的宫人,比如女官、皇帝的乳母,都有可能被皇帝宠幸。如果没有生下儿女,那么过上若干年,会被皇帝或是下任皇帝依照资格被封为“夫人”;如果生下的是皇子,若是早薨或没有后来被立为太子可能性的话,皇子会被其他妃嫔甚至皇后给“占据”成“亲生”的了,那么这个宫人或许还能生存下去。但是一旦生的皇子有被立为储君打算的,则此宫人一般不久就得“薨逝”。

从西游记来看,那个黎山老母变化的风流寡妇贾氏,曾经对猪八戒说到,“连丈母娘也都要了”的话。我们还是能分析出来,朱祐樘是多么的“饥渴”,甚至到了“不择食”的地步。这样的明孝宗,或许才应该是正常的。

在明朝,有不少的外国女子或是本国非汉族女子入了皇宫,做了宫人。或劳作一生,也有被宠幸的,甚至还有封妃嫔的。那么朱祐樘的生母纪氏,便是瑶族的女子。果然在朱祐樘被立为太子的几乎同时,就“顺理成章”的“薨”了。明实录记载中还画蛇添足、欲盖弥彰的详细说明,什么前几天就身体欠安、病情加重了,还有大臣某某是“见证人”啦。这种把戏,糊弄谁呢?

间接也能证明,关于朱祐樘的确是只有一位名义上的老婆,皇后张氏。但是,朱祐樘也肯定是有自己“夫人”的。但是朱祐樘幼时经历坎坷,导致成人后身体健康堪忧,却不能代表其没有旁的想法。

从明实录记载来看,弘治元年二月底,也就是刚刚封了罗氏不久(是巧合么?难说),先是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女子于宫中,或诸王馆,读书习礼,以待服阕之日。册封二妃,广衍储嗣。既而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上疏曰,“伏闻陛下因内侍进言,欲选妃嫔以充后宫。臣愚闻之,且骇且惧。以为陛下聪明神圣,岂宜有此举动?夫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顷忘?今……(省略苦口婆心劝慰几百字)”

孝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搁置选女的议案。估计朱祐樘也只好转为地下,不为群臣所知晓,亦未可知。但是谢迁后来被其他的一些大臣(主要是焦芳,他是《明孝宗实录》的副主编,主编是李东阳),给骂了个狗血喷头,“谢迁乃进此谀词献谄以误,孝庙继嗣之不广,皆此邪谋启之也……小人图势利而不为国谋,如此识者恨之”。说得虽然夸张,但是不无道理。

还看明实录,五个月后,也就是弘治元年七月,监察御史曹璘觉得明孝宗好像再度又有了这个想法,便也上奏规劝。曹璘说,“现在情况复杂啊,皇帝您得以孝为先,重儒昌学。虽然您选妃没有如愿,但是出馊主意的狗太监还没有治罪哩?陛下您打算什么时候宰了郭镛呢?”朱祐樘气不打一处来,说道,“让我光大儒学、严柄孝道这个都能听你们的,郭镛及选妃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来操心罢!”

就这么一来二去的,朱祐樘始终未能如愿拥有三宫六院。他老婆张氏,为人聪明伶俐,心机手腕颇有。猜测一下,她虽然不能反对孝宗找宫人解决问题,但是把宫人受宠有孕的可能性给抹杀掉,应该不难。前面西游记书中四圣试禅心提到黎山老母映射的几个人物,肯定就有她在内。

无论如何,这两口子都从各自的不同角度,主动或被动的吸取了明宪宗和万氏、纪氏还有邵氏的惨痛教训。结果却不谋而同,朱祐樘就这么一个名义上的老婆,最后只有一个儿子朱厚照没有早夭,且继位登基。

毕竟不知圣僧此后凶吉如何,请听下回还接着胡说。

最新小说: 云晴霍海 主角霍海云晴 遮天之女帝的绊脚石 当霸总一家穿越到古代后庄静初褚南玹 万古第一杀神苏玄 极品龙婿龙辰(龙辰楚婉柔) 无敌古仙医叶飞 五宝爹地甜宠妈陆南烟顾北寒 龙血丹尊叶辰(叶辰沈雁凡) 燃情辣妻携宝归来沈蔓歌叶南弦